文化遗产塑造城市气质
2013年06月28日 12:06 来源:《人文岭南》2013年6月28日第29期 作者:吴凌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山南风古灶                 冯爱琴/摄
 
 
 
        一方面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一方面是频频告急的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是大兴土木的城市化建设,一方面是不少写着“拆”字的古建筑、历史街区的消失。伴随以上的,是两种极端,一种是“千城一面”的“大”城市出现,另一种是“西门庆故里”、“新修明城墙”等浅层次的文化重视。   
 
 
        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到底怎么了?
 
 
        最近在广东连续发生了三件文化保护事件:广州民国时期历史建筑金陵台、妙高台被拆,萝岗先秦古墓被人为毁坏,深圳咸头岭、屋背岭新石器时代遗址被“重点工程”入侵。这几件事都或多或少涉及行政决策、行政执法、工程监管、文物法量刑标准和社会发展脱节等诸多问题。但笔者觉得更为严重的是,社会普遍缺乏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更不用说普遍的文化自豪了。
 
 
        文化遗产指的是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和考古遗址。我国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保留有多种类型的文化遗产。
 
 
        总体说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无论在文化遗产的管理体制、保护手段还是学科建设方面,都进行了有效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遗憾的是,公众的文化遗产认同并没有随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而提高,这极大制约了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上述三件典型事件反映了公众特别是许多官员对文化遗产缺乏认知,不懂得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正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所在,才会在决策中缺乏远见,只顾当下利益,而忘了文化遗产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
 
 
        众所周知,广州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这在《史记》、《汉书》等史料中有记载,还有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王墓、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等一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考古遗址实体来证明。这些遗址为这一地区民众带来了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并为这个城市带来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和经济效益。  
 
 
        但广州仅有2200多年的历史吗?它的文化发展难道是无源之水吗?在秦始皇50万大军南下之前,这一地区发展状况如何?和其他地区交往状况如何?萝岗先秦古墓的发掘或能回答上述问题,遗憾的是,施工方显然不了解这些考古遗址的重要性,无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在地铁工程和文物保护之间,短视地选择了前者。 
 
 
        咸头岭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也没能摆脱被“入侵”的命运。该遗址处在美丽的大鹏湾,离小梅沙度假区不远,出土了大量陶器和石器,具有鲜明地域色彩,而且年代久远,距今约7000年,改写了珠江流域的文化史,被列入2006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地方政府在相关利益权衡的过程中放弃了这一重要的考古遗址。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更应注重城市气质,这种气质除了它的空间架构如山水城市、高原城市、滨海城市之外,一定还要有它的历史气质,这种气质涉及历史传统、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涉及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有形的文化遗产,它们的存在在历史长河中是不可逆的,一旦破坏将无法重建。
 
 
        一个重视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传承的民族,应该想方设法让文化遗产“延年益寿”。当文化遗产不再是经济利益绊脚石的时候,我们才称得上真正的遗产大国。
 
 
(作者系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