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是当代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力量
2013年06月20日 15:05 来源:《人文岭南》2012年10月26日第22期 作者:刘志山

     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揭开了当代中国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序幕。此后,浩浩荡荡、规模宏大的农民工队伍成为了当代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力量。他们进城的动因是什么?进城后的状况如何?这些思考不仅将影响农民工今后的去向,也将影响到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宏观而言,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把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使其获得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得以重新择业;另一方面,当代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投入其中,因此,农民工进城务工是势在必然。

  微观而言,农民进城务工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有的因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只能进城寻找“活路”;有的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进城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有的则是不满足于农村的劳作方式和生活境遇,希望进城找到理想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

  因此,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农民进城务工是中国社会发展到工业化阶段的需要和必然结果,农民工由此在政策层面获得了流动的自由,在理论上获得了重新塑造、发展和确认自我的机会。

  尽管农民工因政策原因获得了择业的自由,但也因政策的原因遭遇发展的瓶颈,难以获得与市民同等的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障等社会保障。

  缺乏应有的社会保障,势必导致农民工难以安心在城市发展,难以真正融入城市。这既是当代中国农民工发展的瓶颈,也是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瓶颈。

  那么,造成农民工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其关键就在于中国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把城市人口分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户籍人口作为市民可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一切福利和待遇,而农民工作为非户籍人口始终难以获得与市民同等的福利待遇,难以分享城市发展的果实、感受城市发展的脉搏、体验城市发展的喜悦,难以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目前,农民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常住性农民工和流动性农民工。前者进城时间较长,取得了城市长久居住证,在城市安家立业,他们是当代中国“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指进城时间不长,尚未取得城市长久居住证,随时可能流向他处的人口。

  常住性农民工,有部分已有恒产或稳定的事业,“有恒产则有恒心”,留在目前所居住的城市继续发展的可能性极大。尚无恒产和稳定事业、处在打拼中的农民工和流动性农民工,则可能根据城市的发展状况、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家庭成员的情况出现分流。有的留在原来的城市继续奋斗,有的可能流动到创业条件和社会保障更好的其他城市,还有的可能回到家乡或到条件较好的附近城镇就业。

  无论常住性农民工还是流动性农民工,城市的社会保障条件及是否可能取得市民身份成为真正的“城市人”,都是决定其发展路向的重要因素。

  (作者系深圳大学移民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