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社会科学十年发展之魂
2013年06月20日 15:04 来源:《人文岭南》2012年8月31日第20期 作者:刘小敏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纵观党的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能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十年来,广东社会科学发展成效卓著。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以下简称“广东社科院”)等单位的实践来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广东社会科学十年发展之灵魂。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不断解放思想,2003年中央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十年来,广东社科院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建设科学发展的理论高地。2008年,广东社科院配合广东省委解放思想专题调研形成系列研究报告和相关理论文章,得到广东省委领导的高度肯定,部分被列入广东省委全会或广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的学习或参阅材料;还有一些以系列评论方式发表在《南方日报》上,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此外,2010年,广东社科院推出的42部专著(出版和计划出版)中,有22部是围绕实践科学发展观展开论述的。

  宣传有纪律,研究无禁区。追求真理,需要实事求是的胆识和勇气。十年来,广东之所以能够从片面的GDP崇拜中解脱出来,能够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前提下,走上全方位建设幸福广东的康庄大道,把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平安创建等逐一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质的升华,较大程度上归功于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激励下不断解放思想,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科学发展理论,这对广东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

  从历史上看,岭南学术之所以能够在中华民族的区域学术中独树一帜,最大原因就在于广东学人能够做到经世致用。现在,无论是在广东的高等院校、党校和行政学院,还是在党政机关和民办研究机构,各类智库正在风起云涌。走出不接地气的空中楼阁,走出与世隔绝的象牙塔,融入火热的改革发展大潮,深切关注民生,形成深刻睿智的独到见解服务社会,是广东学人的不二选择。

  海纳百川是地处中西文化交汇地的广东的重要人文特质,因而善于团结合作、集体攻关,善于传承、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也就成为广东学人的优秀品质。广东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时代视野,对古今中外的优秀学术成果始终保持独立和清醒的判断,并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勇敢地“拿来”,在加以创造性转换后“为我所用”。

  创新是学术的生命,是学者们永恒的话题。真正的创新不需要“打肿脸充胖子”,不需要刻意讨好任何人,也不需要和任何人攀比。只需把求真、务实、开拓牢记心中,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只需认认真真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赤诚地面对国家、社会与人民。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社科院,十年来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能够取得长足发展,与其开拓进取、兼收并蓄,精心建构中外交流的学术平台不无关系。十年来,在广东社科院每年完成的较重大研究课题中,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占3/4以上。广东社科院历年上报并获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批示的各类研究报告数量超过省宣传系统其他单位上报数量的总和,并得到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200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有条件的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可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有鉴于此,广东社科院敢为人先,加大研究力度,致力于推进理论创新,力求建设具有鲜明广东特色的学术殿堂。如今,广东社科院已形成了港澳与东盟经济问题、产业集群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与企业竞争力等一批有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与区域优势的优长学科和研究领域,在学术界已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