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发展对各种传统文化传承提出了挑战。在西方学者看来,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民族文化的整合将使地方文化特性消失,全球化的文化价值将会得以推广。如著名全球化研究学者罗兰·罗伯逊表示,全球化意味着世界的压缩以及整体世界意识的增强。
同时,也有很多学者指出,全球化并非不可逆转的进程。伴着全球化对传统和区域文化的冲击,怀乡情结或者说乡愁情结会更加突出。某些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反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如我国的端午节、中秋节和清明节等一些传统节日在民众的强烈呼吁下重新成为法定节假日;唐装、汉服和中山装等传统服饰又开始成为流行时尚;传统戏曲、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和保护。
另外,全球化虽然极大地影响了传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但事实上,大部分传统文化依然保留着高度的认同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例如,在电影和电视的冲击下,我们已经很难在剧院里看到传统戏曲了,可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向了民间的各种祭祀场所,其内容和形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
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和融合,同时也创造和强化了不同的文化特性和个性,这两个看起来相反的历史进程往往同时存在。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共存互通也会进一步发展。民俗研究既是对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一种怀念和留恋,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民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发展服务。同时,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可以为更好地保护和继承民俗提供资金支持。中华文化的历史在不断吸收和融合各种外来文化的进程中,连绵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了五千年。因此,我们既要用全球化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和民俗发展进程中的挑战和困境,同时也要用世界性的胸怀来包容和接受各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共存。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