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忠(广州大学副校长、教授)
提出加强理论粤军建设的问题,既是广东党政领导与人民对广东理论界的一种热切期待与鼓舞,也是广东理论界力求奋发有为的一种积极性自觉。
广东生成理论粤军的条件是优越的。首先,广东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历史上看,广东是中国与西方交流的重要中心,曾经有相当长时间的独口通商历史。尽管人们对于这种独口通商的情况有不同评价,但是许多西方文明正是借助独口通商而从广东传到中国其他地区的,中国文化的许多东西也是通过这里而走向世界的。这本身就是得天独厚的学术资源。在近现代,广东既是中国重要的革命策源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这种特定的历史机遇也为广东积淀了可供学术界去开发的丰厚资源。其次,当下的广东属于经济大省和强省,先行先试的政策与实践,为广东学术界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在其他区域难以获得的有利条件,社会转型更提出了对理论的强烈需求。这种需求是理论发展的最强劲和最持久的动力。再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东教育文化事业空前发展,理论人才队伍的体量有了较大增长,素质也不断提高,已经形成一些在全国具有较好口碑的学术和理论平台,理论粤军已经开始从地理性概念逐步向学术性概念发展。政府对于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也日益重视,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些都是进一步形成理论粤军的有利条件。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下广东的理论发展和学术研究也存在一些客观上和主观上的不利因素。广东有很好的学术富矿,但开发得并不好;广东在学术和理论上有很好的发展势头,但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大的影响,学术意义上的理论粤军仍然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加强理论粤军建设,应该自觉加强学术意义上的粤军建设。这意味着必须重点加强理论粤军的学术内涵建设。笔者认为,在进行这一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有消极性和积极性两个方面的措施。
消极性措施主要是,要自觉反思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抑制和戒除一些过去认认真真做的但却不利于理论与学术发展的东西。例如,长期以来许多单位实施的学术GDP的量化管理方式、以统一指标体系去评估不同性质学术部门的排序性评估、违背学术发展周期的过于频密的学术考核方式、不尽合理的学术竞争制度。正是这些东西,不断加剧学术界、理论界的泡沫、喧嚣与躁动,是时下难以产生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和理论成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时下学术不端现象屡出不穷的制度性诱因。加强理论粤军建设,应该看到这些长期被我们当做“科学管理”的方法的消极影响。
加强理论粤军建设,积极性措施不可或缺,要努力引导在粤的学术和理论人员立足脚下这片广东的土壤,认认真真地做好在粤的学术富矿的开发,开展或者具有学术传承意义的,或者能够实现知识积累的,或者能够服务社会发展的,或者具有原创意义的学术工作。广东的学者要有世界眼光和时代意识,广东需要引进和借鉴多元的学术观点和视野,要积极支持部分学者从事学术的引进工作。但广东的学者要有大的作为,最有可能的事情就是做好广东的研究,努力形成自身的学术领域和学术特色。我们一定要相信,区域的就是国家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立足广东这片学术与理论的沃土,应该是加强理论粤军建设的战略和策略的重要选择。
加强理论粤军建设,广东的学者要积极打破目前整个学术界存在着的由学科分类而异化出来的学科壁垒。60多年来,影响中国学者当然包括广东学者学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科分类。学科分类本来是出于知识传授的需要,时下人们却把它变成一个个学术小领地,结果是搞经济的没有历史意识、哲学思维和伦理考量;搞哲学的不懂经济和历史,哲学变成了越来越玄妙之学;搞历史的有的却变成了历史的管家婆;等等。我们应该清楚,社会呈现给学者的是问题而不是学科,仅有某一学科的知识无法承当起学术与理论创新的重任。建设理论粤军应该正视时下学科分类对于学术与理论发展的消极性影响,积极推进问题研究而不是学科研究。
加强理论粤军建设,还要积极引导学者走出书斋,走进火热的生活与社会。古典学术可以延续中国经学的传统,但绝大部分学术应该面向社会与生活。不懂得社会的发展,不了解社会的实际,只能坐在书斋里空谈“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种空谈除了自我安慰之外,对于社会没有任何意义。经济学家也不能仅靠从概念出发和拍脑袋去发表经济宏论;法学家也应该深入社会和百姓的生活,才能使法律的正义之光普照社会。总之,理论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才是常青的。建设理论粤军,学者需要扎根于实践和生活,应该有这种走向实践和生活的自觉,政府也应该为学者创造走进社会的条件。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