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类图书的大众化阅读策略
2013年06月20日 14:42 来源:《人文岭南》2011年8月25日第9期 作者:史小军

 

      “2011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最近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读者人数及销售额创历史新高。这次书香节提出了“全民阅读”、“快乐阅读”的阅读理念。提倡“全民阅读”有利于形成全民读书的良好氛围,提升公民的文化素养,净化社会风气。相对于自然科学类图书而言,人文社科类图书以研究和传播人文社科知识为目的,在大众化阅读方面更具有可操作性。

  学术著作的大众化阅读

  众所周知,学术著作是学术精英学术心血的结晶,虽属于小众阅读范围,但经适当操作也可使其具有大众化阅读的效果。在写作上,作者尽可能使语言通俗易懂,降低艰深的学术词语的使用频度;在章节结构和内容安排方面,尽量减少死板的学术条框的束缚,将通俗性和学术性结合起来。这一点对有的学者而言是自觉的追求。例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就是作者尝试用通俗性和学术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历史学著作的写作,打破历史学著作艰涩难懂的老面孔。但大众化的路途并不平坦,该书初稿用英文写作,完成5年后才获得正式出版。在台湾和大陆翻译出版后也没有立即引起太多的关注,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风靡读书界,至今仍是不少学术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客。

  学术著作的大众化阅读在营销策略上也有讲究,传统的图书馆征订配送的方式远远不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销售,充分发挥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的互补作用。同时,出版者可以利用信息传播工具及时与该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为数不少的研究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小众”逐步变为“中众”甚至“大众”。针对诸如文学、历史等一部分人文社科类图书容易与影视多媒体联动的特点,可借同类题材的影视剧热播之时适当推出,并采取电视专题片介绍、作者访谈、讲座或与读者见面、读书博览会等活动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大众的阅读品位。此外,在阅读方式上,可采取以传统纸质文本阅读为主,电脑网络阅读、手机阅读为辅的模式,紧跟现代传媒技术的步伐。

  普及读物的大众化阅读

  普及读物本来就是大众化的阅读,此处主要强调应该对人文社科类普及读物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注重普及类读物的大众化阅读技巧。如果说自然科学类普及读物不普及影响的是我们自身技能的扩大和对自然界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的认识,而人文社科类读书不普及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心灵,有碍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和文化气质的重塑和提升。文学、历史、哲学、美学、宗教、艺术等图书无不是心灵塑造的推进器,但这些图书所负载的内容往往不易为大众所理解,传统的“国学”和西方的后现代理论都需要通俗化后才能获得广泛的接受。但学者们大多无暇顾及或置通俗化于不屑。对《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这几部儒道经典,古人皓首穷经,论著繁多,而现在的青年人完整读过原著的比例很少。笔者曾在所任职的高校大学生中作过调查,他们不是不想读,而是想读却读不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乎民族复兴大业,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文化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努力引导少年儿童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人文社科普及类图书的制作和营销上,应当抓住根本性环节,在图书内容和装帧设计等方面下工夫,尽量做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类的图书近年来比较热销,除内容需要外,还与这类图书形式比较活泼、市场定位比较明确有关,彩印、便携、低价都是关键因素。当然,在人文社科类普及读物的创作中,也要克服因袭拼凑、戏说歪说、歪曲历史真相、扰乱价值观念的现象。近年来这种名著翻拍的现象愈演愈烈,但有的情节经不起推敲,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错乱,趣味低俗,完全违背了原著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普及的时候要做到与提高相适应,不能一味为了经济效益而忘记了社会效益。

  总之,只要我们注意了人文社科类图书的大众化阅读策略,大力培育大众化图书市场,兼顾小众读者和大众化读者的不同感受,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能够增强全民学习的气氛,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作者系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教授)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