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要在文化强省的建设过程中打造学术强省。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要打造“理论粤军”和“文化粤军”,道出“不要让岭南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手上断掉”的警醒之语。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重振岭南学术强劲之风,正成为这个经济强省未来十年中最为关键的发展举措。因此,借着“理论粤军”和“文化粤军”的打造之势,承担着21世纪广东文化与学术崛起希望的青年学术人才,须当继续发扬岭南精神敢为人先的“生猛”传统,于故步自封之中激扬文字,纵横捭阖;更须坚持承继从容不迫的“淡定”之心,于现代性的喧嚷繁乱之中笃定自然,探知更为缜密细致的学术精神和文化理性,作出更多的学术创新与文化推动。因为,青年永远是文化和学术事业中最具活力、最富有创新与创作力的群体。
“效率优先”的“经济主义”发展模式,虽然使广东积累起了庞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为青年学术人才的培养和打造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同时也束缚了广东青年学术人才的健康积极发展。因为,这种发展放大了工具主义,效用为主的工具理性支配了价值理性的审慎与独立,它既型构了当下广东文化和学术发展的追求功利的外在生态,又型塑了不同学术人群的内在犬儒的学术气质。这种工具主义的束缚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利益对学术研究志向的支配。经济层面的效率至上反映到现实生活无非就是一种货币主义,货币的多寡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学术也不例外。生活与生存的渴望一旦超过了清冷寂寞的学术研究,治学就变成了玩弄学术的文字编码,谁编码越多,谁就能得到更多的货币回报。
二是青年学术人才培养供给制度不完善。青年学术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学术制度和机制,这种学术制度和机制是由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不同的单位来供给实现的。目前,广东在青年学术人才培养方面,已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但仍普遍缺少经费、培养、交流、激励、考核、评价、选拔等多方面健康的可持续机制。
三是青年学术平台和学术共同体尚未真正形成。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另一重大结果,是造成广东省学术水平和力量以珠三角为中心为最强,其中又以广州为大,其他地方为弱小边缘的“中心—边缘”结构。这种结构也决定了青年学术人群的“中心—边缘”话语分野。即使如此,以广州为中心的城市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青年学术平台和学术共同体,遑论边缘城市。没有一个整体性的青年学术平台和学术共同体,就难以壮大青年学术人群的学术力量和声音。
因此,实现青年学术人才的健康成长,必须有所“破局”才有可能。这种“破局”无非就是将上述各个方面给予完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青年学术人才本身的学术操守坚持,否则“理论粤军”的期望将无法真正形成,我们只会看到个体化的知识制造者而非生产创新者。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