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清到现代:粤商与华南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第三期“人文岭南·学术圆桌”综述
2013年06月20日 11:14 来源:《人文岭南》2012年11月30日第23期 作者:特约记者 王日华

 

      10月26日,第三期“人文岭南·学术圆桌”在广东商学院举行。广东商学院校长王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王利民、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顾涧清等出席会议。论坛开幕式由广东商学院副校长王廷惠主持。广东商学院科研处处长傅道忠作会议总结。

 

  论坛主题聚焦于明清以来粤商对华南社会发展变迁的影响和作用。来自广东省内高校、科研单位的5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者从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和传播学等多个角度对明清以来粤商的活动与影响进行了热烈讨论和深入分析。

 

  本期圆桌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广东商学院共同主办,广东商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方网和中国社会科学报驻广东记者站联合承办,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和《广东商学院学报》编辑部协办。

 

  粤商是近代以来中国商业文明的典型代表

 

  中国数千年间主要是一个农耕社会,重农抑商的思想传统根深蒂固,然而,中国社会的发展却始终伴随着引人注目的商业文明。尤其是明清以来,以商帮为核心的商业文明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风景,著名的有徽商、晋商、粤商等,这些商帮是中国商业文明史的典型代表,见证了中国商业文明的发展和变迁。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申明浩对“粤商”概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应该从地域维度、行业维度和文化维度三个方面来定义粤商。从地域维度来看,粤商应该包含“粤地”、“粤籍”两个方面。所谓粤地,即在广东省境内经营的企业家群体,这其中包括非广东本土人;所谓粤籍,即广东籍贯的商人在外地经营,主要是海外经营的粤商。

 

  近代以来,粤商在中国社会发展与变迁的进程中引人注目。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晓辉梳理了中国近代早期工业化进程中曾作出突出贡献的粤商。他表示,陈启沅是近代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杰出代表,基本上表现出了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应具备的素质;简照南被认为是最出色的民营企业家,一生进行了多项企业创新;郭乐、郭泉兄弟创办永安公司,开创了中国商业经营的新纪元;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为了筹资,仿照西方资本主义股份制,在社会上公开招股,按照公司法则管理企业。

 

  粤商精神是近代岭南文化的写照

 

  独特的地理位置产生了独特的岭南文化,独特的岭南文化孕育了独特的粤商精神。广东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近代对外贸易的桥头堡,是当代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顾涧清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孕育粤商文化的基本条件,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最大的始发港则在广州(番禺)。从秦汉时期开始经过几代发展,到唐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明清时期虽然几度海禁,但广州却有过“一口通商”的历史地位,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延伸到了北欧等国。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孕育了永续开放的粤商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敢为人先、务实创新、开放兼容、利通五洲、达济天下的粤商精神和粤商文化。粤商文化与岭南文化又是相通的,岭南文化兴起之初就表现出对外开放、善贾重商、兼收并蓄的特点,岭南文化的开放性也是粤商文化质的规定性的外在显现。

 

  明清时期,中国经历了数百年闭关锁国的时代,仅仅留有广州作为唯一的政府特许对外贸易基地。十三行商成为清代粤商的核心主体,代表了粤商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辉煌阶段。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副主任冷东表示,历史上广东特有的地理位置培育了十三行商强悍坚韧、敢于冒险、大胆革新的精神特质,他们在中国适应世界海洋贸易的转折中抓住机遇,迅速崛起。十三行商开启了中国人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历史进程,推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在岭南社会文化开放、重商、兼容、创新、务实、多元六大基本特征中,十三行商都是突出的例证。

 

  改革开放使粤商获得了新生,也是旧粤商和新粤商的分水岭,新粤商在继承传统粤商文化的同时,也融合了现代商业文明的特征。广东商学院粤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先庆表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新粤商,继承了传统粤商的一系列品质,带有典型的粤商文化特征,即崇商、重利、务实、低调、灵活、知足、内敛、自强八大个性特性。其中,崇商、重利是前提,务实是核心和灵魂,低调、灵活、知足是保证,内敛、自强是基础。粤商文化的这种性格,刚好适合广东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要求,这也正是广东经济模式(“两头在外,三来一补,制造为王,出口导向”)能够形成和长期存在的根源。这种粤商文化,不仅影响了广东现代经济的区域个性和结构特征的形成,而且对当前广东经济面临的挑战和转型有着巨大的约束性。

 

  粤商转型是广东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动力

 

  近年来,广东制定了“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由依靠出口转向扩大内需,由粗放型发展转向集约型发展,由“广东制造”转向“广东创造”,加快转型升级是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广东决策研究院高级经济师周兆晴认为,当前粤商最需要发扬“开放兼容、务实创新” 的传统精神,借鉴纽约发展模式,构建未来的珠三角创新模式,这应该是我们的一种自觉选择。当前,珠三角已经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转变,以香港、深圳、广州为金融、专业服务业中心,正在建设高密集、网络化的世界级大都市圈。在香港、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文化精英阶层逐步形成,岭南文化也必然进入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过程。粤港澳大都市圈正在形成,并且将在世界上大放光芒,以这个大都市圈文化为创新平台的局面,即将出现。

 

  在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学者们纷纷对粤商寄予厚望,也充满了信心。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林平凡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新粤商继承历史传统,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国内外市场变化,积极突破产业发展局限,实现商业模式的转换与创新,特别是通过企业利润实现机制和价值创造机制的创新,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增强企业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成为中国商业模式创新与改革的引领者,为打造契合中国产业发展实际的商业模式作出了有益探索和经验积累。(记者 王日华)

 

[NextPage]

 

王华 广东商学院校长

  粤商研究推动相关领域学术创新

  王华:粤商有新、旧粤商之分。近30年来,广东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学者更多地将目光集中于新粤商的身上。许多广东学者希望在新粤商的身上寻找到广东经济增长的答案。近年来,尤其在构建文化大省的社会大背景下,许多本土学者更是注意到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努力从本土社会文化的层面阐释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广东本土学者社会责任的最佳体现。粤商的研究成果,不仅会对广东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更会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创新,对岭南地区人文社科发展、本土理论的创建产生深远影响。

 

[NextPage]

 

 

王利民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

  粤商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王利民:中国商帮的发展和演化进程中,徽商、晋商和粤商都曾经盛极一时,但是在近代以来逐渐走向了衰落。广东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新粤商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当代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现代社会的新粤商已经和古代的商帮大不一样,但是传统的地域文化赋予商业文明的精神却得以传承下来。中国经过近30余年的高速发展,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广东的经济发展和粤商成为这一时期最瞩目的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越来越多地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粤商的发展也将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NextPage]

 

 

 

冷东 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副主任

  十三行:粤商的“基因”与“密码”

  冷东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十三行垄断中西贸易的制度被废除,十三行商馆区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焚毁,从而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十三行奠定的粤商基因一直孕育在岭南文化的土壤中,粤商也随着历史发展而成长壮大。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延续是文化变迁中最能表现特定区域文化发展与演进过程中个性特征的部分,十三行即是粤商的“基因”与“密码”之一,体现了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创新发展为特质的岭南区域文化传统,以及由经济、社会与文化交往而表现出来的政治形态、制度体系、意识形态、文化底蕴、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吸引力。

 

 

[NextPage]

 

 

程美宝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粤商:广东文化的参与者或缔造者

  程美宝明清时期是广东商业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清代十三行商获得了“皇商”的垄断地位。许多第一代十三行商并不是广东人,几个世代中他们经历了一个本地化的过程,往往第一代是福建、徽州人,第二代落户番禺、南海,成为地地道道的广州人。十三行商是经营全球贸易的商人,粤菜、收藏、语言、庭院都体现了岭南味道或岭南风格的特性,他们也是乾嘉时代经学研究的赞助人。鸦片战争后,粤商群体向外辐射、扩散。香港、横滨、上海、三藩市这些新埠头的开放都和粤商有关,他们有的转化为买办。旅沪粤商是上海买办的中坚力量,更是音乐戏曲赞助人和玩家,上海一度被称为广州的沙湾。比如当时永安公司就有自己的乐团,不仅发展国乐,更有利于广东音乐的发展。我们说今天的广东文化无论是饮食、音乐、戏曲、岭南庭院各种色彩无不是粤商赞助甚至是亲身缔造的结果。

 
 
 

[NextPage]

 

 

顾涧清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

 

  粤商传承着广东在海上丝路的历史辉煌

  顾涧清历史注定广东在对外开放、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振兴海上丝路等方面要继续大胆先行先试,要有新的更大的作为和贡献。由海上丝路形成的永续开放的粤商文化,在改革开放中正在折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即粤商要传承广东在海上丝路的历史辉煌,肩负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只要我们善于科学地利用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并积极转化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广东在新的海上丝路上就一定会焕发出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高度发达的现代气息巧妙融合的时代光芒。

 

[NextPage]

 

 
王先庆 广东商学院粤商研究中心主任

 

  粤商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思维方式的转型

  王先庆目前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和人,人即粤商。粤商不转变,一切转变都无法落到实处;而粤商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思维方式的转型。粤商转型的基本方向应该是从经验务实主义向理性务实主义转变,即“少摸些石头,多用些头脑”。粤商的未来必须在文化上进行重新武装,真正地走向新的辉煌,这需要我们几代粤商的共同努力。

 

[NextPage]

 

 

林平凡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所所长

  粤商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平凡:粤商勇于为国家和地区承担发展的重任。不同代际的粤商不但继承和保留了勤劳、拼搏、敢为人先和冒险创新的商业精神,还确立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价值信念,积极回报社会,积极营造和谐有序的商业环境,以恢宏的气度,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成为岭南文化和广东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粤商坚持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以榜样的力量促进整个社会慈善体系建设,为社会各界树立了标杆和榜样,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NextPage]

 

 

 

 

张晓辉 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粤商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张晓辉:近代广东商业文化主要通过粤商对内拓展而产生辐射效应,近代西方商业文明经由香港“一传”、广州“二传”,形成一条西学东渐的重要渠道,这主要表现在:引领新潮,开风气之先,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经营观念;强调“实业救国”的爱国理念,创办的大量企业成为所在地粤籍企业家经济力量的一种象征;适应性强,融合并扎根于各地,所创建的各类企业、培养的各类人才、新产生的社会习俗等,丰富了所在地的文化内涵,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亦遗留了宝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财富。

 

 

[NextPage]

 

 

 

 

申明浩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商研究中心主任

  粤商研究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

  申明浩粤商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包括家族企业、跨国公司、公司治理等诸多研究方向。重视以上方向的研究,可以使人们加深对华人企业组织制度形式和组织行为以及与社会经济制度环境之间的互动变迁关系的认识,可以引发我们去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规则与现代市场经济规则以及现代企业制度规则的衔接点、结合点,进而从学理上探讨富有效率的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所以,粤商研究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