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古村落
番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水网发达,自古就是岭南的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同时,番禺自秦汉以来也是岭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明清时期,番禺为岭南首邑,在经济、文化上与南海、顺德并称“南番顺”。同为广府文化的核心区,番禺的经济最为发达、文化底蕴最为深厚,这里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拥有“龙舟之乡”、“岭南画派发祥地”、“广东音乐之乡”等美誉。
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之地
番禺在秦汉以前为南越族聚居地,浮扶岭、横岭山、屋背岭遗址等大量的考古新发现也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番禺的原生文化可能是接近东南亚乃至南太平洋族群文化的,其文明程度并不比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逊色。早在新石器时代甚至是旧石器时代,生活在番禺及其周边地区的南越族就很可能已经建立了古国或方国,拥有了自己的文明和礼仪制度。“番禺”或“蕃禺”很可能是部落联盟、古国或方国的名称。只是在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观中,这里的文化不被接纳,而且中原文明到了南方后,汉文的力量非常强大,因此早期没有文字记载的大量古越族历史文化信息被掩盖了,关于“番禺”或“蕃禺”意义的解释也是如此。
从六朝一直到宋代后,大量的岭外移民南迁至珠江三角洲。这些移民与先前的移民及南越族土著居民共同构成了后来番禺广府人的祖先。20世纪80年代,番禺市桥台地西北部的沙头、屏山等十多处古墓群被陆续发现,透露了汉代番禺城迁徙的一些信息,同时也证明了东汉中后期,广州城以南的这片洲岛密布的区域曾有过繁华的聚落和发达的农耕文明。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兴起,广州成为外贸大港。番禺市桥台地因临近珠江航道、靠近扶胥古港,成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之地。漂洋过海来到南汉国的印度商人,为酬谢佛恩,在珠江边捐资兴建了隆兴寺(海云寺前身)。另外,在大谷围沿江、沿海地区曾出现过几座值得重视的佛教寺庙;而小谷围东南的瑞石镇曾是宋代广州城周边著名的八大镇之一,其对岸就是专门生产瓷器的唐代曾边窑和宋代沙边古窑遗址。
第一批近代工业诞生地
番禺现存的众多庞大的家族墓群显示了宋元以来番禺乡豪家族历代的财富积累和文化积淀。据文献记载,番禺不少地方大族的早期发迹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其中不少家族组织过义军参与抗击元军的战争,留下了众多的历史传说和遗迹。元末明初,随着元朝统治力量的瓦解,地方社会重新陷入动乱,除了本地的乡豪割据自立外,来自南海和东莞等周边地区的叛乱也波及了这个地区。此间,番禺的乡豪没有组织武装,修建堡垒,捍御盗寇自保,而是开拓了市桥台地和周边平原的土地,修建祠墓祭祀祖先,并与官府保持密切的联系。
经历明清之际的动乱与迁海复界之后,在广州一口通商的刺激下,番禺乡村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一批新兴家族通过开拓沙田、培养士绅而迅速崛起。清朝平定洪兵之乱后,番禺社会重现繁荣。同治、光绪年间,沙湾等清代大族的居住地发展成为了繁华的市镇。
自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末,禺南地区进行过一次涉及工业、农业、教育和市政建设等内容广泛、规模空前的乡村建设运动,诞生了以市头糖厂为代表的第一批近代化工业,为近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