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将至,热闹的春节也越发地近了。春节是匆匆回家的脚步,是父母对儿女的期待,是弥漫在心里的一种幸福味道。最能代表广东年俗的是什么?最能让广东人感到“年”味的又是什么?本报记者为此专访了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志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广东最有特色与代表性的年俗是什么?
刘志文:广东地区或者更为确切地说是广州地区的年俗当中,最有特点、最具代表性、能够突显广州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的是“花”。 春节正值冬春交替之际,此时,广州的气候非常适合花草生长,花期比北方早近一个月,再加上这里长期形成的、独特的培植方式,不仅一年四季都有花开,更有适应春节期间气候培植的众多鲜花,由此形成了独有的人文风景——花市。现在花市全国各地都有,但谈起花市,还得看广州。
广州花市起源的具体时间难以追溯,但至少在明清时期已兴盛起来,乾隆时期颇为繁荣。广州传统的花市最早在芳村一带形成,那里的花农主要把花卖到西关一带。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广州的花市就更为集中。随着时代和花市地点的变迁,现代花市与传统的花市不尽相同,但不变的是大家对花的热衷。
广州有句俗语,“广州女人会当家,一手菜一手花”。我认为,花是广州人的一种性格,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广州人的文化素养,是广州文化的一种表现。广州人居住的空间比较狭小,居住环境相对简陋,但一定用鲜花装点春节。
《中国社会科学报》:广州花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什么?
刘志文: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谈谈广东关于桔子的年俗。粤东、潮汕地区,春节期间有一样必送的礼物——桔子。桔子在广东话里与“吉”字发音相似,过年送桔子取“大吉大利”之意。过年走亲访友时,来客必须要带四个桔子,离开时主人也常回赠四个桔子。
广府地区居民在春节前通常会以盆栽金桔为礼物走亲访友。但从初一开始,这些盆栽金桔就不再当做礼物赠送人了,而是被摆在客厅比较显眼的位置做装饰,或用来祭拜祖先、神灵。由此,金桔成为一种特别的花卉,成为春节的一种代表。摆金桔为广府地区独有,现已走出广东、走向全国,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都开始有了类似习俗。
金桔现在又叫“年桔”,我们准备向国家申请“非遗”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申报顺利,年桔或将成为春节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一种愿望、一种期许、一种文化,而不仅是单纯意义的花卉。在海外华人世界里,尤其是海外广府人,一直保持春节摆金桔的传统。这种自小就接触的传统已融化到血液当中,无法割舍。看到花、看到金桔,他们就会想起春节、想起家乡、想到祖国。
据我所知,许多外地人都很想在春节期间到广州感受花市。但广州花市从大年二十八开始到大年三十凌晨结束,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无法领略花市风采。此外,盆栽金桔到了初七就被废弃。这是极大的浪费,应回收利用。
刘志文:1937年10月生,中共党员,民俗学家,研究员,广东省丰顺县黄金镇田背村人。担任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会长、《神州民俗》杂志总编辑、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亚细亚洲民俗学会会员、广东省群众文化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特殊贡献奖。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