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绣:代际文化研究与传承的标本
2013年06月21日 17:28 来源:《人文岭南》2011年11月24日第12期 作者:宋俊华

 

《傲视群芳》

 

 

 

 

《五子戏乐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遗产时代,用遗产的眼光审视文化传统已成为当下文化研究的必然选择。

  2006年,广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且被作为粤绣之一种归类于民间美术类遗产,这意味着广绣已被正式确认为民间美术与国家遗产,同时也表明,它除了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能够体现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刺绣代表的类型性与价值性特征。

  广府人生命认知与存在方式

  广绣是一种地域性文化实践,是本土传承者与享用者实现其生存、生活、信仰与审美需求的独特方式,是他们的生命认知与存在方式。

  从历代有关刺绣的文献记载与现存实物来看,刺绣对于人类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生存意义。如同早期人类与少数民族部落的彰身、文身一样,刺绣被赋予了巫术性的防身、祈求生产丰收的生存意义。

  生活意义。从《尚书》记载的虞舜十二章服到荆州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等丧葬陪葬物,刺绣图纹都被视为服饰穿戴者的身份符号,刺绣因此具有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涵。

  信仰意义。刺绣实践及其作品服务于宗教或作为宗教的器物。唐代刺绣中有不少唐绣佛像,如大英博物馆馆藏东方敦煌千佛洞发现之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所藏释迦说法图等,都与当时佛教信仰有直接关系。

  审美意义。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将书画带入刺绣中,形成独特的观赏性刺绣。

  作为一种地域性刺绣形态,广绣对于本土传承者与享用者而言,还具有广府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广府人独有的生命认知与存在方式。

  代际文化的类型价值

  广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表明它是一种历时性文化实践活动,其内容、形态、功能和意义,不是某个特定时间点上的,而是历史线上创造、传承、积累、积淀而形成的。广绣的历时性文化实践,本身可作为代际文化的类型去认识,其对于代际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具有标本意义。

  从早期民间绣坊,到清代乾隆以后的锦绣行,到光绪年间的缤华艺术学校,到1955年的新滘刺绣社,到1957年以后的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再到1983年的广州绣品工艺厂,广绣从个体作坊走向集体协作,其意义由生活、民俗、宗教向艺术、美术演变。这种演变也表现了民间、地域文化被主流化、雅化的过程,即小传统与大传统既互相冲突,又融合转化。

  体现传统技艺历史的发展

  广绣是一种技艺性文化实践,是传统技艺历史发展的体现。

  广绣是民间美术,这一归类凸现了它的艺术性、技艺性。但民间美术并不能涵盖广绣的全部文化意义。广绣技艺与广绣文化正如器与道之关系。器是道之凭借、道之途径,道是器之根本、器之目标,道器合一,才是广绣。

  广绣又是一种行业性文化实践,是刺绣行业演变的结果,是刺绣实践多元化的体现,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广绣是刺绣文化地域性演变的结果,它与苏绣、蜀绣、湘绣、羌绣、苗绣、瑶绣等的独立并存,是刺绣行业实践多元化的体现。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