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民系由南越土著与中原汉族融合而成,其源头可溯至先秦时期的南越土著文化。南越土著文化是广府文化的重要基因,正因如此,广府文化才具有区别于中原文化的特质。汉唐间广府流传着大量南越土著部落传说,这些传说现在看来荒诞不经,但却生动反映了广府早期文化的精神,这些传说被书写的过程反衬出中心文化对待广府文化的态度。
早期广府文化好货利、喜冒险
先秦时期,由于地理偏远,南越土著文化发展缓慢,广府地区仍处在原始部落文化阶段,秦以后直至唐代,广府文化原始生态仍浓郁,其中有许多色彩斑斓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被来自中原的作家和广府本土作家记录下来,保存在广府汉唐间的地理博物著作中,有陆贾的《南越行纪》、杨孚的《异物志》、万震的《南州异物志》等。这些著作在客观记录广府地理物产的同时,记载了大量民间传说,包括远国异民传说、山川湖泊传说、神仙异人传说等。
其中山川湖泊传说十分丰富,此类传说多记山川湖泊的神异。这些神异的树木、石头、山、河、湖大多具有巫术,遇之会使人生病、发狂、死亡,祀之则可医病、得雨、生子,如 “雪山,在新昌。南人曾于山中得金块如升,迷失道,还置本处,乃得出”。“熙安县有孤古度树,俗人无子,于祠炙其乳,则生男,以金帛报之。”在当代社会,广府的民间信仰仍十分发达,祭祀不合祀典的神明多且复杂,一树、一石、一山、一湖皆可祭祀,这便是南越土著居民原始信仰的遗存。
广府物产丰富,动植物传说颇丰,有“风猩”、“大蛇”、“鼠母”等奇异传说。奇珍异宝传说亦多,有“黄金池”、“火烷布”、 “明月珠”等,绚烂夺目。丰富物产与奇珍异宝熏陶出土著居民贪宝物、逐货利的习性, “土俗不爱骨肉,而贪宝货及牛犊。若见贾人有财物水牛者,便以其子易之,夫或鬻妇兄亦卖弟”。这种与中原儒家文化相背的“金钱至上”观念,影响了后世广府人好商、好货利、重金钱的文化观念。
这些传说生动地反映了广府早期文化中的原始信仰以及好货利精神,此外,还反映了土著居民好海外冒险、勇猛不屈等文化精神,成为后世广府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心文化对广府文化歧视并利用
汉唐时期,中原地理博物著作客观平实,而广府则记录了大量虚幻的民间传说,这显然是一种非常态书写。
此时,作为中心文化的中原文化在对待处于边缘地区的广府文化时,态度是居高临下的。中心文化根据自身的文化需求来书写,一方面为彰显中心文化的优越性,着力书写广府传说中怪异的、蛮荒的传说;另一方面广府文化虽边缘,却新鲜,中心文化无法抗拒其吸引,着力书写各种奇异的传说。两种书写均体现出中心文化对广府文化的歧视与利用。
广府地理博物著作主要由入广府的中原作家书写,中原作家或为官,或被贬,或避乱,逾岭南来,有西汉陆贾出使广州,三国吴国万震客居番禺,晋嵇含官广州刺史,晋刘欣期寓居广府,南朝沈怀远因坐事徙广州等,他们以文化闯入者的身份进入广府,先天带有中心文化的傲慢与偏见。广府本土作家甚少,仅有东汉杨孚、晋代王范和黄恭,在中心文化的强大压力下,他们接受和认同了中心文化,以中心文化的视角来审视广府文化。因此,在汉唐间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无论是客居作家,还是本土作家,几乎不关心广府真实社会生活,而是热衷于广府流传的奇异传说。
远国异民传说集中体现了中心文化的态度。此类传说将广府人描绘为怪异可怕之人。有长尾巴的缴濮人、头贯穿胸的穿胸人、脚胫曲戾相交的交胫人等,这显然不是对土著人的真实书写。正如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所论述的:“民族学家在任何一个地方遇到关于长尾巴的人的故事,都应该查找居住在统治居民附近或其中的某种受轻视的土著部族,某些被压迫者或异教徒,被统治居民看作动物一样,并按照动物的样子给他们加上了尾巴。”
山川湖泊、动物植物、奇人奇事传说则是中心文化对广府文化神秘化书写的产物。此类传说把广府描绘为新奇神秘的异域世界,充满了神秘色彩,极大满足了中原人猎奇的欲望。
总体来说,汉唐时期广府传说一方面展现了广府早期土著文化特质,其成为后世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这些传说的书写过程体现了中心文化对广府文化的歧视与利用。中心文化对广府文化的歧视一直持续到清代,但广府文化并未因此自卑,而是逐渐形成了品格鲜明的文化,至戊戌变法,广府文化迅速由边缘文化蜕变成引领时代的先锋文化。
(作者系广东省特色文化研究基地“广府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