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创作道路上
——记广东省话剧院国家二级演员赵奔
2013年06月26日 16:40 来源:《人文岭南》2012年8月31日第20期 作者:翟江玲

 

 

 

 

  初见赵奔是在他导演小品的现场。带着墨镜,高大的身材,和脑海中广东人的形象似乎不搭。他说话时地道的“北京味”更让人不敢相信他是个地道的广东人。


 

 

  谈到走上演员道路,赵奔说:“选择做演员并非偶然,妈妈从事的宣传员工作让我从小就有了做演员的理想。”三年的学员班学习,让他懂得了“发现”的技巧,发掘、创新对赵奔日后从事的话剧表演和涉足过的电视剧、配音、主持、漫画等行业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这些行业虽然看起来各有路数,但是归结起来,都和创作有关。

 

  尝试:不同语言排演话剧

 

  赵奔天生对语言敏感,艺术表演的学习实践经历丰富。他的戏剧表演既有老一代艺术家的传帮带,更有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2011年,广东省话剧院用18天时间紧锣密鼓排出的历史大戏《广和楼》在第十一届广东省艺术节上完美亮相。赵奔扮演了剧中的重要角色之一港九香料商郑造年,他将郑造年大方慷慨、广为布施、正义热情的性格特征展现得自然淋漓,无论是外部造型还是人物性格、心理塑造,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话剧的语言载体,赵奔认为粤语和普通话只是两种不同的表达形式,都是为所要表现的东西服务的。“同一个话剧可以排不同方言或语种的版本,也许换一种形式表达,有些东西反而能表现得更透彻。”

 

  坚守:粤语话剧

 

  赵奔精通普通话和粤语,他的情感却始终系在粤语话剧上。他说:“新中国成立以来,喜剧团一直用粤语演话剧,林兆明、张悦楷等广东戏剧界的前辈,在粤语话剧的舞台上发挥了极大能量,使粤语剧辉煌一时。但《七十二家房客》之后,粤语话剧逐渐走下坡路。”究其原因,除客观因素外,还有本地创作力量薄弱、演员明显断层等原因。他痛心地表示,就连专门从事话剧演出的文艺团体都不用粤语表演了。

 

  但让人欣喜的是,2008年赵奔在四幕粤语喜剧《多宝多宝》中饰演的多宝叔获得广东省第十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多宝多宝》在赵奔心中有着很重的地位,他认为该剧代表了一个方向,昭示着“我们可以并且应该去排一些有地方风格的粤语话剧”。

 

  2010年初,在赵奔的召集和带领下,配合剧院小剧场平台项目的启动,喜剧团率先推出了“系列型演出季”之粤语都市情感小剧场戏剧《单身公寓》,赵奔不仅是该剧制作人,还饰演男主角。该剧上演后,受到不同年龄观众喜爱,引起了他们的共鸣。面对众多广州观众的认同和市场的肯定,赵奔感慨道:“粤语观众并没有放弃粤语话剧,粤语话剧的发展要靠每个从业人员和所有粤语观众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兴旺。”

 

  “多功能”的赵奔的艺术触角伸得很远,配音、节目主持、影视剧表演、漫画……似乎各行当都能找到他的身影。他还擅长作诗、画漫画,2003年获得过“漫画新人奖”,担任过广州漫画协会理事,是广州小有名气的漫画家。

 

  忙忙碌碌的赵奔最想做的还是粤语话剧。采访中,他谈得最多的是粤语话剧的发展,从演员的培养到编剧水平的提高以及如何培养观众等,都有独到见解。

 

  (本栏目协办单位:广东省话剧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