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友梅的爱国音乐思想
2013年06月26日 16:29 来源:《人文岭南》2011年11月3日第11期 作者:陈浚辉

 

萧友梅像

 

  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别名雪明, 广东中山人,我国杰出的音乐家、教育家和革命家。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1906年,经孙中山介绍加入同盟会,也是我国第一位参加同盟会的音乐家。

 

  萧友梅1912年赴德国柏林学音乐。1916年以论文《十七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获博士学位,这是我国最早研究古代乐队编制、历史的学术论文,对后来的学术研究产生极大影响。1920年回国后,他与蔡元培先生一起创办了我国第一所高等音乐院校——上海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

 

  萧先生虽以传授西洋音乐理论与技术为主,但他也不忽视民族音乐的教学与整理。著名音乐家刘雪庵先生赞扬萧友梅是“中国新音乐的保姆”。在音乐教育既不普及又不被重视的国情下,萧友梅创立了不同培养目标的多种学制。他提出的“中西合璧,兼收并蓄”的教育方针和“借鉴西乐,改选旧乐,创造新乐”的教育思想,如今已积淀为一种新的音乐传统和思维范式,深刻影响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培养了贺绿汀、刘雪庵等一大批音乐名家。

 

  萧友梅先生还是我国较早掌握西洋近代作曲理论并运用于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家,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贺绿汀说,中国音乐如果没有萧友梅,现代音乐教育还要晚几步。萧友梅作为坚定的民主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怀揣着音乐家的教育救国思想,创作了许多爱国音乐作品,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本性,唤起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抗争意识,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斗志,并提出了“精神国防”的思想,体现了一名爱国音乐家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音乐史学家廖辅叙先生认为“萧友梅先生的音乐创作也是以‘五四’精神为代表的新文化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广东省当代文艺研究所)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