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为理论创新提供思想催化剂
——访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王廷惠
2014年02月28日 16:05 来源:《人文岭南》2014年2月28日第36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永杰

 
    “主流经济学将市场经济理解为非真实时间、静态和不存在知识问题的均衡状态,这无助于认识市场实际运行的过程特征,现实市场必定是一个开放、复杂、演化的过程,只有把握动态市场过程的主要特征,才能理解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许多复杂现象。”近日,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王廷惠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市场过程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针对广东省经济领域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廷惠
 
    跳出“黑板经济学”
    思维局限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是如何开始自己的学术生涯的?在这个过程里,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王廷惠:我的学术兴趣及自觉探索,始于师从汤在新先生。汤在新先生治学,最重创新。他的著述,总有新意,从不盲目谨守教条,更不简单迷信权威,而是坚守学问品格,关注真实世界,追求学术真理。跟随先生,受他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我感悟到了学问真谛和为学大道:对习以为常的概念、假设、框架、方法、路径和结论,应多加质疑,追本溯源,而不是囫囵吞枣,全盘吸收。
 
    经汤在新先生点拨,我的博士论文选题为微观规制的理论研究,聚焦微观经济领域中的政府行为边界。明确研究方向之后,最感困惑的就是如何跳出科斯所言“黑板经济学”的思维局限。实际上,对于鲜活丰富的市场经济实践而言,形式精致完美的理论模型、理论梳理及总结似乎难给出令人信服的现实解释。当然,任何经济理论都不可能穷尽对所有经济现象的解释,而多元开放、生机无限的实践总是为理论创新提供思想催化剂和学术创新力,使理论解释更接地气、更具解释力。就其理论使命而言,主流经济学为经济问题的解释提供了标准参照,但仍无法解释实际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被新古典经济学贴上“市场失败”标签的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市场现象,是否意味着市场本身真正出了问题?什么是竞争,何为有效竞争?垄断的实质何在?自然垄断边界在哪里?哪些因素决定了垄断的“自然”和“人为”属性?怎样理解公共物品的“公共”特征?信息不对称的实质是什么?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寻常,然而,深入思考会发现,现有学术努力尚有前行探索的空间,理论梳理及理论解释仍有增量扩展的学术余地。
 
    《中国社会科学报》:市场过程理论是您的重要研究方向,您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
 
    王廷惠:我的学术兴趣及有限的学术努力主要朝着如何理解真实市场经济实践尤其是市场运行的真实过程方向前行。如果将市场理解为竞争的动态过程,同时又是受到利润激励的企业家发现过程,还是开放和复杂的演化过程,那么,在理解市场运行过程的多维现实特征基础上,有必要重新梳理被新古典经济学贴上“市场失败”标签的市场现象,并重新厘清市场与政府各自行为的有效边界,关注真实世界里市场与政府的互动互补实践。以市场过程理论为理论基础及解释框架的相关研究,集中体现在我所写的《微观规制理论研究——基于对正统理论的批判和将市场作为一个过程的理解》和《竞争与垄断:过程竞争理论视角的分析》二书中。
 
    广东应以经济改革
    带动其他领域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报》:今年初,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表示,改革是今年的头等大事。作为经济学专家,您对广东省经济领域深化改革有何建议?
 
    王廷惠: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增创发展新优势,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广东省也已出台了相关决定。全面深化改革,应当以经济领域改革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利用广东省经济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先行优势,通过率先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系统引领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改革。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思路是要率先完善市场竞争制度,优化市场秩序,健全市场规则,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释放制度红利,实现持续内生发展。广东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通过自主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和国有企业改革,全面激活市场主体,优化市场环境,释放市场能量,建设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决定性配置作用的制度体系,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和改善创新环境,尽早在全省推开并基本完成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根据市场过程理论,企业家构成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与内生机制,经济发展持续动力是企业家,广东省的改革应该积极率先建设有利于企业家创业、创新和创造的制度体系,尽早积极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方式,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才能,以制度竞争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总之,立足广东实际,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系统释放改革红利,构建改革的制度保障,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竞争力,全面释放通过率先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探索具有鲜明广东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路径,形成广东持续发展的内生基础。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