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渊源中穷究中国书法深意
——访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陈志平
2013年06月25日 10:48 来源:《人文岭南》2013年4月26日第27期 作者:冯爱琴

 

 

陈志平

 

  在很多人看来,书法更多是一门艺术,而非学术;即便是学术,也是“非主流”。然而,有一位年轻学者乐于此道,十多年来浸淫于此而不知疲倦。他便是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陈志平。

  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

  陈志平中师毕业后又自学中文专业,在此过程中,他深感毛笔书写应是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两者结合也符合古代文学研究的内在逻辑。到硕士研究生时,陈志平报考了古典文献学,顺便研究起书法。2004年,陈志平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毕业,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

  也许正是从中文、文学而到书法的这种关联,陈志平的书法研究也一直没有离开过文学和文化的大本营。当谈到书法研究的学术价值时,他认为,书法研究作为一个学科还不成熟,但是作为一个学术研究的领域,却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这表现为书法与中国古代的各种文化形态所具有的深广联系,书法与文字学、考古学、文献学、文学艺术、金石学等关系尤其密切,有人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一点也不为过。

  研究黄庭坚书法奠定理论基础

  从事书法研究以来,陈志平分别在《文艺研究》、《中国书法》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基于〈墨池编〉的古代书论文献研究》等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专著《黄庭坚书学研究》、《陈献章书迹研究》、《书学史料学》等。其中《黄庭坚书学研究》一书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类一等奖(2006年)、教育部2009年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广东省第八届鲁迅文艺奖。从某种程度上说,对黄庭坚的研究奠定了陈志平的书法理论基础。

  从硕士到博士毕业,前后约八年时间,陈志平一直都在关注和研究黄庭坚。在他看来,黄庭坚既是一位文化巨人,也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既是一流的文学家,也是一流的书法家,同时也对宋明理学作出了特别贡献。陈志平发现,宋代以来,中国文化从唐代的雄阔开放改为精致内敛,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整合汇通的思潮,由于“心性论”的流行,诗文书画开始在“人心”的层次上统一起来,形成了“画—书—诗—文—德—人”的层递依附关系。就书法而言,先文后墨和归本于人奠定了宋代以来中国书法的基本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黄庭坚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过研究,陈志平提出,黄庭坚从“文字禅”切入,对诗文书画可能相同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独特的思考,拈出“韵”来通论诗文书画,力图在抽象的层面贯通各种门类的艺术,同时以“行布”贯通诗、书,第一次有意识地实现了诗歌与书法创作在技法层面的相融相通,是中国文化史上难得的新创。黄庭坚提出的“书卷气”观念也标志着书法“文学化”在宋代的最终落实。

  穷研极究 修身立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书法热”的兴起,中国的书法研究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史两方面。在书法史研究中,陈志平有一些独到的视角和心得。他的书法史研究倾向于从书家个案入手,以人物研究为中心,重视书家传记和年谱编写,在做好外围资料工作的同时,采取“知人论世”的方式对书家的理论和创作进行阐释。对陈志平而言,书法史与书法理论的研究是同一个过程,彼此没有明确的分野。而在实际操作时,他倾向于“史源学”的方法,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希望找到史料的源头和逻辑的起点,因此特别注重基础文献的整理。

  在选取书家进行个案研究时,陈志平往往选择具有多重文化身份的书家,如黄庭坚同时是文学家,陈献章同时是哲学家。“就黄庭坚研究而言,我通过贯通黄庭坚诗学、禅学和书学,试图立体地揭示黄庭坚对于书法的思考所达到的理论高度和学术深度,借此实现书法与其他学术门类研究成果的互相借鉴与对话。陈献章研究也大体如此。”他说。

  此外,由于身处广东,陈志平对岭南地区书法史也十分关注。2011年,由他主持的中山市委托“中山书学博士工作站”向全国进行“中山市近五百年书画名家研究”课题招标,有20位作者获得立项。另外,由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牵头的《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他也是主要策划人之一,且是单册《陈献章》的撰写者。陈志平说,有关区域书法史研究的巨大空间和学术价值在整体文化视野之下却被忽略,岭南书学研究如火如荼的展开为当代区域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和启示。“相比文史主流学科的‘烂熟’而言,书法研究因其是新生力量而前途更广。”陈志平说。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