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海龙:研究热点问题不能是“凑热闹”
2013年06月25日 10:21 来源:《人文岭南》2012年7月27日第19期 作者:冯爱琴

 

 
鞠海龙

  近年来,随着南海问题的热议,相关的研究呈突发性增长。许多研究者会跟随热点问题改变研究方向,那么年轻学者该如何把握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研究热点问题时怎样独树一帜?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人华侨研究院副教授鞠海龙。

  鞠海龙从事南海问题研究逾十年,先后出版了《亚洲海权地缘格局论》、《中国海权战略》等著作。他与曹云华教授联合主编的《南海地区形势报告(2011—2012)》按国别分析了南海区域内、外不同国家关于南海的政策动态,不仅对南海问题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也有利于国内外华语读者理解南海问题的基本脉络和走向。

  提出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南海问题的?当时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

  鞠海龙:我是2000年在海南工作的时候开始关注南海问题的。当时主要是为了从地缘政治理论的角度,探讨中国从陆地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按照当时的研究框架,我提出了中国走向海洋的“双区双点”地缘安全战略。其中“双区”指的是支撑中国近海安全的陆地双区——朝鲜半岛和中南半岛,“双点”指的是中国实现远洋安全的海上战略支点——台湾和南海。南海具备在近海安全条件下实现远洋安全的战略条件。因此按当时提出的理论框架,南海是中国从近海安全走向远洋安全的战略起步点。如中国对马六甲海峡和南海航线的影响将增加中国对台湾地区和东北亚国家的影响力。

  “研究热点问题不能凑热闹”

  《中国社会科学报》:现在全社会都很关注南海问题,对于如何研究热点问题,您有什么心得?在南海问题研究方面,您有什么独到的研究方法?

  鞠海龙:南海问题是一个研究起来非常复杂且需要扎实基础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南海问题的持续升温,很多学者都涌入南海问题研究领域。然而,精品和具有影响力的成果并不多。针对此,我有两点关于研究热点问题的心得可供思考:一是热点问题往往是现实矛盾较尖锐、动态变化较大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研究通常需要准确性和前瞻性,而要做到准确性和前瞻性则需要通过扎实的基础研究和长期的动态跟踪掌握有关的规律性认识。另一点是,热点问题往往不会持续发酵,通常经过几年后会重新回归平常。这就需要学者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耐得住性子,坐得住冷板凳。换句话说,研究热点问题不能只是“凑热闹”。

  个人而言,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南海问题研究方面仍然是个学生。我曾用很多年去了解南海问题的历史、法律等相关内容。后来进入了国家相关政策动态跟踪、两岸南海合作、历史档案研究等领域。目前跟着一些南海问题研究的前辈尝试着合作整理一些国内外有价值的外交档案和地图等,同时,也进行田野调查,考察有关国家出台南海政策背后的深层社会、经济原因。根据我个人的研究经历,我觉得如果说我在南海问题研究上有什么独到方法的话,就是勤奋。

  信息化时代做研究需要团队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年来您的成果产出较多,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做研究,您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

  鞠海龙:这几年的成果虽然有一些,但这与单位对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这些支持包括了领导的鼓励、同事的帮助,更有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术研究团队不懈努力的研究氛围给予我的推动。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个人最大的心得就是个人英雄主义在这个时代是无法持续多久的,一定要建立和锻炼一支团结、努力、积极向上的学术团队。这才是当今学术研究生命力的根本。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