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国家治理研究意义重大
2014年07月31日 10:04 来源:《人文岭南》7月25日第41期 作者:陈潭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着既有的国家治理体系并挑战当下的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的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将会促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制度建设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提高,公共事务管理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因此,深入开展国家治理研究将有助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

  科学的政府治理是前提

  科学的政府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提。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表现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因此,实现良好的政府治理需要改革政府治理结构、完善现代政府制度,需要明晰科学合理的政府边界,适当调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政府与政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同时,实现良好的政府治理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地方治理“先行先试”

  结构均衡的地方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心。

  从纵向治理结构来看,作为一个庞大的治理共同体,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复杂性,国家治理需要地方性知识的累积,国家治理的创新需要地方治理的“先行先试”和制度试验。

  从横向治理结构来看,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分治”的现实成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无法回避的制度瓶颈,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均等、不便利的问题仍然是割裂乡村治理和城市治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目标。

  社会治理可多元共治

  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面对社会结构变化、社会矛盾凸显和利益格局调整,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且沿用传统的社会管制方式已经过时,必须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水平。

  因此,政府必须立足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建立顺畅的民意诉求通道,协同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持源头治理和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同时,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政府服务购买方式,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文化治理平衡不同社会需求

  开放包容的文化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条件。基于宗教、信仰、风俗、道德、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技术等范畴的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的文化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上层建筑和“软实力”。

  通过进行公共文化决策、公共文化事务处理、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公共文化产品提供等形式和方式,文化治理可以平衡不同人群之间的社会需求,可以有效地建构公共符号、凝聚公众情感、陶冶公众情操、消解心理压力、疏导社会情绪。国家文化治理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途径开展,也可以以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方式实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性转换,进而改变和重塑国家治理模式。

  生态治理做到可持续发展

  生态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生态治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开展生态治理,建设美丽中国,关系公众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毫无疑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智慧而有策略的顶层设计。新时期的国家治理改革须发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冲破各种障碍和阻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