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论创新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实践
2013年11月30日 23:44 来源:《人文岭南》2013年11月29日第34期 作者:田丰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方向、总体框架和主要问题,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定不移的改革创新的政治勇气,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是引领当代中国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改革开放新航向破浪前行的纲领性文件。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理论创新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灵魂。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每一重大突破和转折,都必然以形成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特征和基本规律的创造性成果为前提。全会决定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35年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新论断、新观点、新提法,其中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是全会决定中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实践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据此,全会决定明确强调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可见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总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
 
   在实践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创新
 
    全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基于实践基础上的问题导向型创新。改革开放把长期压抑的社会生产力和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使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把13亿人口大国的人均收入提升至中等水平,然而发展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暴露,转型与稳定、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生态环境等矛盾日益突出。我们既要总结和弘扬中国经验,又要直面和解决中国问题,从而更坚定地走好中国道路。三中全会的决定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把整体思路创新与微观政策调整结合起来,围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弊端而谋篇布局。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展示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勇气和智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
 
   体现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导向
 
    全会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全会明确提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公平正义和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依归,是改革战略和思路的一个重大调整和创新。依据这个指导思想,全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多方面提出了改革新举措,特别是针对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人口政策、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和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体制性、根本性的意见和解决办法。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导向,必定极大地激发社会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启动为广东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广东社科界提供了理论创新的新动力、新要求。过去35年的改革开放,广东不仅在实践上走在全国前列,在理论创新上也同样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的率先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完善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事业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破解改革发展的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广东社科界要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继承和发扬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发达和改革实践创新的综合优势,围绕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加强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培育决策咨询研究队伍,探索决策咨询研究的协同创新机制,提高决策服务的能力和有效性,为广东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理论贡献。
 
 (作者系广东省社科联主席,省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