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文化源远流长
2013年10月29日 09:39 来源:《人文岭南》2013年10月25日第33期 作者:张开城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华文化属陆地文化,西方文化属海洋文化。但如果坚持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我们会发现,海洋文化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源远流长。广东就是中华海洋文化的富地和重要发祥地。
 
 
广东海洋文化丰富多彩
 
 
    海洋文化是人类涉海洋活动以及在这一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海洋物质文化、海洋行为文化、海洋制度文化和海洋精神文化等。广东地区、长江口地区、环渤海湾地区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广东人创造了丰富多彩、洋洋大观的海洋文化,诸如渔盐之利、享誉五洲的广东海洋渔业文化,凌波逐浪、茶盏飘香的广东航运与海商文化,越洋过海、兴家立业的广东海洋移民文化,敬畏海洋、祈福求安的广东沿海宗教与民间信仰文化,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广东海洋思想文化,以疍家人习俗为代表的原生态海洋民俗文化,以珠三角海洋城市为代表的广东经济特区与沿海开放城市文化等。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中称“南粤”。秦代设南海郡,后郡尉赵佗起兵建南越国。南越国是岭南文明的奠基时期,有丰富的海洋渔业文化和海洋商贸文化。南越国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水产品,不仅有鲤科鱼类、龟鳖类等淡水产品,还有产于珠三角河口地区的耳螺、笋光螺、河蚬等淡水和海水交界的水产品,以及青蚶、龟足等海水产品,可见当时南越国已经掌握了娴熟的渔业生产技术。
 
 
广东海洋文化特征:
开放性、进取性、商业性
 
 
    中华文化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海洋文化的统一体,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广东海洋文化,其突出特征在于开放性、进取性和商业性。
 
    早在唐代,广州就有来自东非、西亚、东南亚等各国的海商、公使、高僧,达十万之众。广州作为一个开放的国际大港,洋溢着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其城内不仅有专供外国人聚居的“蕃坊”,还有南海神庙、镇海楼,以及华林寺、怀圣寺等宗教圣地。
 
    千百年来,岭南地区始终是沟通中外关系的重要门户,即使在清朝厉行闭关政策的时期也是如此。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岭南文化逐渐形成了一种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品格。
 
    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后,广东人把握时机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修铁路、办工厂、设医院、引进技术设备,积极发展近代工业。同时,对于“落后就要挨打”有着更为深切感受的广东,还涌现出了一大批最早放眼看世界、站在斗争前列的杰出人物。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民更是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率先探索发展商品经济,率先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朝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敢饮头啖汤”成为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形象描述。
 
    崇商性是海洋文化的一大特点。这在古代广东南海演绎得淋漓尽致。广东有多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口。海上丝绸之路从最早的“始发港”——徐闻出发,让徐闻富甲一方;海上丝绸之路从古代“经济特区”——广州出发,“一口通商”造就“天子南库”;海上“敦煌”——“南海一号”沉船,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红头船和“南澳一号”沉船,昭示潮汕古港的地位;对外开放的窗口——特区深圳,续写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曲。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