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变革时代教育应承担深刻文化责任
2013年10月29日 09:37 来源:《人文岭南》2013年10月25日第33期 作者:左鹏军
社会文明的完善与进步,最真切地体现在个人的文明水平上。要向着文明与进步的方向努力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机制和实现途径就是教育。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人口大国,一个正在走向全面小康、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教育的文化功能、关键作用、历史使命比任何时候都重要。笔者以为,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应当是价值取向、心智人格、文明程度、专业素质、实践能力都得到完善的人,是能够通过自我全面发展,对社会文明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并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教育所要培养的人应当具备以下核心素养。
第一,以爱和感恩、理想追求为精神内涵的生命观。没有爱就没有真善美的人类世界,爱自己和亲人,爱自然与社会,是人发展的情感动力,也是文化发展与创造的精神动力。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和人的成长过程中应当拥有重要地位,在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尤其应当强调情感教育的紧迫性。感恩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生命状态。追求理想是人类前进的动力,一个时代的理想状况通常能够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在当下教育中,尤其需要强调树立理想、追求理想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意义。在这样的体认与追求过程中,生命观才可能得以坚定地确立,生命才可能焕发出光彩。
第二,以进德慎独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进德就是不断完善道德境界,这是一个永远向上、向前的道德完善过程。个人如此,社会如此,时代也如此。慎独就是通过精神内省、自我完善而形成一种心灵情感状态,这种状态有助于人对自己的思想、意志、行为、言语自觉警戒和完善,从而向着更高远的境界努力。真善美是人类的普遍向往,但对真善美的判断,会因个人、社会、时代、国家、民族的差异而不同。也正因为如此,教育必须承担起树立真善美的价值理想的任务,引导受教育者甚至公众正确判断真善美与假恶丑,树立适应自我完善和文明进步需要的人生价值观。
第三,以立己立人、达己达人、道法自然为指向的人文情怀。人文精神应当是一种长久的人生动力,人文情怀应当是教育的核心内涵之一,也应当是人的一种生命状态。教育不应单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应当将人文精神、人文情怀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思想观念仍具现代价值。
第四,以探求真理、创新进步为思想动力的科学精神。无论是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领域,都有必要强调科学精神与文明向往的根本价值和意义。对于教育和人的发展而言,科学精神、文明追求应当成为一种坚定的信念,这种信念应当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体现,也应当在受教育者的核心素养中得到有效彰显。
第五,以完善自我、奉献社会的内在愿望为基础的发展能力。无论对于哪一阶段或哪一层次的教育来说,学校教育都是有限的、短暂的,而人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则必须是长久的、持续的。因而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切实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断进取、努力超越的能力并身体力行,就显得非常重要。这种能力的培养和获得,甚至比具体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要。使受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真正获得完善自我的能力、具有奉献社会的愿望,并能够在终生的事业发展、职业行动中保持进步的状态与可能,具有为个人的人生价值、社会的文明进步奉献正能量的能力,就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考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核心素养培养及其实现途径的重要尺度。
无论是对于现阶段中国教育状况和发展而言,还是对于未来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而言,当前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教育在这一时期必然面临着新的考验,也必然要承担更加深刻的文化责任。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