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优势互补为基础的“前店后厂”式跨境一体化生产贸易体系的形成,使三地之间商品、资本、人员和信息流动及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得到优化配置,也开启了港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进程。
粤港澳经贸关系研究的三个时期
港澳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合作的特殊性引起了学界关注。境内外学者对粤港澳经贸关系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内地改革开放到香港回归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主要研究粤港澳之间“前店后厂”合作模式的形成、产业分工及其对三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利用港澳吸引外资加快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经济发展。
第二阶段,香港回归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粤港澳经贸关系与合作研究。探讨港澳回归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深化港澳与内地以及粤港澳经贸合作提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新的合作模式。
第三阶段,《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签署和粤港澳合作新阶段的研究。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制度框架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全方位研究港澳珠三角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重点研究服务业合作和珠三角服务业对港澳的开放,以及港澳珠三角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区域合作从单纯经济层面向生态环境、社会管理等全方位方向发展。
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特色
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既不同于以欧盟模式为代表的主权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也不同于在一个国家内不同省市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其经贸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内地的市场开放程度决定港澳与内地的经济一体化程度。由于香港和澳门都是自由港,港澳与内地经贸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内地的市场开放程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港澳与内地经贸关系的发展可以按照内地市场对外开放状况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到改革开放,内地市场基本封闭,香港的转口港地位日益衰落,港澳是内地与国际市场的唯一通道,承担有限的货物贸易。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内地市场局部开放。港澳重新成为内地与国际市场联系的纽带,成为内地出口和吸引外资的主要渠道。第三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内地市场全方位开放,港澳与内地的经贸关系进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新阶段,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由此可见,内地市场开放程度是影响港澳与内地经贸关系的主动因素。
第二,内地市场全方位开放对港澳是把双刃剑。历史的发展表明,内地市场封闭不利于港澳中介作用的发挥。但是,如果没有特殊的制度安排,内地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也会使港澳在内地对外经贸关系中的中介地位减弱。内地市场的局部开放最有利于港澳地区,在这种状态下,港澳成为内地走进国际市场和国际市场进入内地的主要桥梁。如果港澳不利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给予的机遇,推进与内地的经济一体化,就可能会在内地高速的发展中被边缘化。
第三,粤港澳三地的经济整合受制于经济区域和体制上存在的三个方面的不对称性,即经济区域边界的不对称性、经济管辖权的不对称性和经济体制的不对称性,在此条件下,在制度安排层面上如何对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作出合理的学术性阐释,在实践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推进经济一体化的政策主张,是推进粤港澳合作和经济一体化的难点。
第四,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要在经济区域边界、经济管辖权和体制的不对称性的条件下,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建立有利于三地优势发挥和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模式及其制度安排。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