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研究迎来发展新机遇
2022年05月31日 10: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5月31日第2417期 作者:张勇

  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与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大发展密不可分。从2015年教育部开始布局“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到2021年“区域国别学”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交叉学科”门类下新增的一级学科,区域国别研究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形势下,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方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交织,使得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例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另一方面,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国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凡此种种,都构成了加快发展区域国别研究的现实需求。

  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言,学科体系是基础,学术体系是核心,话语体系是表达。这些要求映射到区域国别研究上,主要表现为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加强理论和方法论的创新。除了教材体系、人才培养外,理论和方法论的创新对于一个新兴学科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通过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唯物辩证法,将主权国家发展、区域组织合作、全球治理变革以及三者之间关系阐释得更加深刻和透彻。二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批判性吸收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区域国别研究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众多学科,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都可以借鉴。

  第二,注重历史维度的考察。要充分认识历史研究方法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只有树立大历史观,才能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才能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以对拉美现代化的历史研究为例,其经济发展模式的每次重要转型总是被一场外源性或内生性的经济危机“倒逼”出来,初级产品出口模式在拉美地区延续了60年,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延续了50年,两次转型的历史性延误成为拉美长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之一。因此,在研究中增加历史维度的厚重感,有利于增强区域国别研究的系统性和预见性。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实践难题。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问题,准确把握并解决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例,不同国家、区域的制度、文化等差异性较大,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如何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成为新时代面临的新挑战,这也给区域国别研究提出了更高水平的实践性要求。

  第四,增强前瞻预判和咨政功能。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区域国别研究在前瞻性上与国外前沿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前瞻性研究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维度的有效结合而来。只有不断增强前瞻预判,才能从研究中汲取智慧、判断趋势、开创未来。与此同时,要通过努力,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逐步增强区域国别研究的咨政功能和能力。

  第五,丰富话语体系,坚定学术自信。要善于从理论构建、学术阐释中提炼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标识性概念,引导国际学术界对区域国别研究相关主题展开讨论。同时,应积极打造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成果品牌、搭建多元化的学术网络和对话平台,以显著提升我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努力将区域国别研究中的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以更加亲和、实效的方式传递给国际社会,进而彰显我国的学术风格和学术自信。

  简言之,我们要把握新时代赋予区域国别研究的新发展机遇,遵循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新要求,拓展视野,鉴古知今,在成长中创新,不断开拓各项研究的新局面。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