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具有里程碑作用,这对党和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下面,我主要谈谈对《决议》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文化建设”的一点理解认识。
一是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改革开放后较长一段时间,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抓经济。后来,这一情况有所调整,除了继续重视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生态逐渐得以加强,全面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成为新动向和新理念。《决议》更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此,集中用三个“更”和三个“最”,不仅做了特别强调,还将文化自信放在国家民族繁荣兴盛和伟大复兴的关键地位予以考量,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说,以往在国家发展中,经济扮演着重要甚至主要角色,今后除了继续高度重视发展经济,还要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特别是以文化自信进行文化建设,这是国家真正强大的内动力。因为没有文化发展的经济既缺乏后劲,也难以真正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二是将文化建设置于党的意识形态高度加以强调。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是,将文学、艺术、文化与政治硬性分开,好像二者离得近,就会失去文学性、艺术性、文化内涵,这也是不少从事文艺与文化工作的人脱离时代、心中没有人民、失去最广大读者,进入自我狭小的圈子的主要原因。更有甚者,不少文学、艺术、文化创作者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决定了其作品不接地气、没有人气、充满负能量。文化自信并不是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角度理解文化自由与文化自信,而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角度进行理解,所以,认为必须“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在“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基于此,我们要改变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所形成的对于中国文化的不自信,也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思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的重要作用。应该承认,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革命文化,这是将马克思主义文艺与中国现实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在大胆吸收西方现代文化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的中国式现代性转换,其中,最重要的是由现实主义、人民立场、自我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散发出来的光辉。
三是确立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近现代以来,我们在文化选择上主要是向西方学习,对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持否定批判态度,这自觉不自觉表现出文化的不自信。批判国民劣根性甚至呼吁废除汉字和“换血换种”都是其突出表现。《决议》明确表示:“党中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就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义,将之视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事实上,与西方文化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数千年历史文明得以延续的精神命脉所在,也充满独特的人生智慧和生命哲学。然而,长期以来总有人感到中国传统文化不如人,并将之视为中国近现代以来被动落后挨打的总根源。不少人认为,既然我们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败,那就是技不如人,技不如人是因为制度不好,制度的根源在文化,文化不行导致民族的劣根性,于是将中国文化看成“吃人的宴席”,全力探讨“丑陋的中国人”,成为许多人的思维定式。其实,从技术、制度、文化、人性逐渐推出“丑陋的中国人”,是缺乏必然逻辑的,其中,文化不能负全责,否则就不可理解数千年中华文明与文化何以能承传延续。如果一定要找近现代中国被打败的原因,恐怕主要归因于腐败无能的政府专制统治。近现代以来,我们文化不自信的另一表现在于:西方文化很快被介绍到中国,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西方介绍的路径狭窄不通,这就造成中西文化交流传播的不对等。值得注意的是,辜鸿铭、林语堂等人长期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精神,却很少得到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决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优势的强调,充分肯定它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的磐石作用,这是值得好好体会和深化研究的。
四是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文化自信特别是对于中国文化自信不是盲目的,更不是简单回到中国传统,因为哪怕是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不一定适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这就存在一个继承、发展,特别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问题。《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此,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变得特别重要,“创造”不是“因循”,“创新”不是“守旧”,而是站在新时代发展的高起点和严要求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这就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其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否则既谈不上文化自信,更不好说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谦虚心和努力进取心补上“中华优秀文化”这一课。其二,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特别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因为它在继承传统、学习西方基础上活学活用,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对这一宝贵财富认真开掘、研究和运用。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于中国现当代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要避免用西方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化使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边缘化的倾向。其三,站在新时代、以更高标准、有前瞻性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一项更加艰巨、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因为目前我们还缺乏大量具有引领性、实践性、有效性的新时代文化经典案例,尤其缺乏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于“文化”中的创造和创新个案,这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表现尤其突出。我们往往不是停留于文化理念就是被僵化的思想束缚,这必然造成文化、艺术、文学滞后于时代的局面。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总编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