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来人民健康持续改善
2021年09月23日 09: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9月23日第2256期 作者:陶涛 郭亚隆

  对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而言,全民健康的快速大幅提升尤为可贵。这既得益于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也得益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健康事业持续发展

  一百年来,我们党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国情,努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由于当时的公共卫生条件较差,人民缺乏有效的健康保障。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党为应对频发的恶性传染病,组织开展了根据地卫生建设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为保障军民健康,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在于及时救治、减少伤亡。解放战争时期,顺应革命形势的变化,我们党进一步将健康工作目标从抢救危重病人向群众日常病痛医治和卫生知识普及转移,健康工作的覆盖人群和医治范围逐渐扩大。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要“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为了缓解烈性传染病的健康威胁,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通过党组织、科学家和人民群众相结合,取得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显著成效。同时,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在城市的覆盖群体不断扩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建设增进了农村居民的健康福祉。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强调,“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生活”,针对经济发展和科教文卫发展的比例失调,“非要大力增加科教文卫的费用不可”,促进了卫生工作发展和人民健康改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我们党开启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卫生体制改革。2009年,我国提出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促进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推动健康服务公平可及,以保障全体人民的健康权益并提升健康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全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强调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并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我国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制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推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强调人民共建共享。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人民健康状况迅速改善

  一百年来,我们党不断加强卫生健康工作的制度建设,有效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

  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35岁左右,人民健康状况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医疗卫生资源十分匮乏,全国仅有医疗卫生机构3670个,医院床位数约8.46万张。后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明显延长。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65岁且持续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总计逾15万个,床位数约176.43万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健康状况迅速改善。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67.77岁,远远超出当时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第四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至68.55岁。两次人口普查期间,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由约80.02万个增至101.26万个,床位数由约223.38万张增至292.54万张。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约3.4岁,床位数由约317.70万张增加至478.68万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口预期寿命2019年比2010年提高2.5岁,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同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取得新成就,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城乡卫生服务差异进一步缩小,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下降,由2010年的35.29%降至2020年的27.7%,达到21世纪以来的最低水平。202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超过102万个,床位数达910万张,卫生服务和健康保障能力不断强化,居民健康素质持续提升。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80岁及以上人口达3580万人,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1485万人,人均预期寿命持续增长。更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和重大疾病防治的成功经验,为化解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长效保障人民健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健康中国”方案提供重要保障

  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不断改善全国人民的健康状况,探索出一套有效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中国方案。

  首先,党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从最初的传染病防治,到多轮医疗改革探索,再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我们党一直将工作健康放在重要位置。

  其次,党强调保障全体人民的健康权益和健康水平。对于中国而言,我们只有建设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才能快速有效提升整体健康水平,真正保障人民健康,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最后,党长期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着力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自我保健能力和自我救护能力,努力探索以较低的行政成本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他们提供“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重要保障,为应对伴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慢性病负担提供时代利器。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国人口均衡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多维测度研究”(20&ZD17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