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波:以“景观”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工具
2020年11月24日 09: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24日第2054期 作者:程鹏

  居伊·德波是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他提出的景观(技术)和综合景观(技术)不但被鲍德里亚等人所吸收和发展,更是在技术哲学家麦克卢汉那里展开了对话与探讨。更重要的是,德波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文化批判领域中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媒介批判和视觉文化批判,从而指向了一种“社会性技术”体系。由于当代社会中信息化、电子化、数字化媒介的大量出现,德波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受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的面貌。黑格尔曾经将哲学比喻成密涅瓦的猫头鹰,总在黄昏时起飞。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思想和文化的产生都是特定时代特定背景下的产物,德波景观概念的产生也不例外。德波从事过电影拍摄,是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其著作《景观社会》中那富有穿透力的文学语言和如同尼采式的警句被人们大量传播。这些成就与其个人禀赋息息相关,同时,也与德波所处时代及其所接触的当时思想家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息息相关。德波所处的生活世界,正是电视、电影、广播等媒介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1920年,KDKA广播电台在美国匹兹堡开始播音,标志着广播事业正式诞生。两次世界大战加快了媒体科技的迅速发展,并推出一系列炙手可热的产品,这些科技产品成为广大受众的宠儿,它迎合了战后世界人们的各种需求,为人们提供信息、教育等服务,发挥着抚慰民众情绪的功能。但这些产品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娱乐,让人们沉寂在虚假的幸福之中。仅仅几年时间,电视、电影等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娱乐产业的形成。

  德波非常敏锐地注意到上述新技术、新媒介的变革所引发的社会变化,并且抓住了“景观”这一核心概念,从而展开自己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德波在其著作中并没有对景观下一个具体定义,而是在不断的论述展开中,从不同的层次论述了何为景观。那么,德波是在什么层次上将景观当作一种技术去讨论呢?“景观既显示为社会本身,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时也可充当统一的工具。”这里所说的“充当统一的工具”并不仅是直接的图像和传播技术,而是“景观不能被理解为对某个视觉世界的滥用,即图像大量传播技术的产物。它更像是一种变得很有效的世界观”。由此可见,景观作为技术工具指向图像和传播技术,但是德波在这里表达的是要从世界观的层次上去理解景观这一概念,只有如此,才能认识到由景观所构建的场景是一种“伪场景”。

  可以说,德波的景观社会思想正是看到了资本主义异化表现形式下的最新思想产物——在大工业化社会中,商品生产已经十分丰富,“景观关系中纯客观性的拜物教式表现”取代了原先的资本拜物教,资本主义通过不断地制造景观,进而加快消费去促进资本生长,同时将景观(技术)悄无声息地植入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与德波关注消费领域不同,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是通过观察生产领域去解读资本主义的。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生产工具被加以详细考察。近代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工具的极大发展,而对这一变化,马克思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并在《资本论》中阐述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工具的变化。马克思从其所处时代作为生产工具的机器,与之前的手工工具进行了对比分析。一方面,马克思高度评价了科技发展对人类解放的重要意义。正如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但另一方面,马克思也同样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技术工具被异化为一种资本主义的统治力量。也就是说,马克思在批判技术异化问题的同时,看到了其蕴含的巨大革命力量。在分析机器技术发展时,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无产阶级也迅速成长起来,工人们在劳动中不但解放了双手,更得到了锻炼。因此,马克思在科技发展中看到了革命成功的希望。

  德波的景观(技术)则更多地看到了景观技术发展坏的一面,批判了资本主义通过景观(技术)对人的剥削。诚然,德波仍然探讨了在景观的“断裂”处存在着革命的可能,但德波的景观(技术)作为一种社会性技术,更多谈论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下对人的一种控制。从现实的角度讲,德波的理论给当时的世界革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走向日常生活的批判开辟了实践的道路,同时也影响了鲍德里亚、利奥塔等人的思想。可以说,德波的思想成为消费社会批判理论和后现代思潮的重要学术资源。从现实方面来看,德波的情境主义为我们留下了什么呢?答案似乎是情境主义为革命运动引入了各种战术和技术。虽然说这是一场乌托邦式的革命,但是德波的旨趣是将革命带到了当下的日常生活,改变人们的看法,通过自我解放,改变社会,使每个人都发挥着自己的潜能,构建自己真正的生活。

  德波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哲学家,但是却在论述他的景观(技术)中带出了大量关于技术哲学的思想。为何说德波的景观(技术)是一种技术呢?米切姆在讨论技术的政治学问题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人工物或工具的概念范围有多大?它是否扩展到超越了自然客体,而包含了社会建制和观念、方法和思想体系呢?管理,作为一项技术也是一种人工物吗?超越了在技术统治论的框架内的技术财富的公正分配和对政治自由的辩护这样的政治与哲学问题,面对的就是复杂的、大规模的当下的技巧的恰当延伸问题。”德波的景观(技术)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展开讨论的,景观(技术)包含了一种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技术,作为一种“社会性”的技术而存在。从这一意义上来看,德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是独到而富有启发意义的,它将对我们如何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及其意识形态,提供新颖的视角和批判的力量。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