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景观的隐性育人功能
2020年09月22日 09: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2日第2016期 作者:施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风尚。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大学的校园文化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一种天然的隐性教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景观表达的视觉维度

  美国人H. J. 德佰理把“文化景观”定义为“由各种文化特征集合在一起所构成的,对某一地区文化的各种印象和感觉的集合”。校园文化景观是一种存在于校园空间中,以校园空间为依托,以广大师生为参与主体,以日常实践为基本线索,以校园精神文化为关键核心的景观形态。由于这些文化景观形态体现一个学校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因此具有某种规范力量及潜在教育功能,从而能使学生领会它所提供的教化信息。校园文化景观不仅具有供师生观赏、休憩的实际功能,还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校园文化景观的构成来看,校园文化景观既包括由建筑、广场、道路、树木、水体、小品、铺装、花草等组成的基本设施,也包括通过这些物质形态的基本设施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内涵。从校园文化景观的分类来看,校园文化景观的品类繁多,可以按照景观的活动性质(功能导向空间、休闲娱乐空间)、构成形式(点状景观、线状景观、面状景观)、人际关系(根据公共性与私密性进行分类)、表达类型(建筑景观、植物配置景观、山水地形景观、景石与雕塑景观、铺装景观等)等进行分类。从校园文化景观的特点来看,其具有独特性、表达性、愉悦性、延续性、指导性等特点。

  马克思认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从这个意义上讲,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者和建造者正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把校园文化精神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校园文化景观作为人的建造物,是一种体现人的主观意识的艺术创造物。

  校园文化景观育人的价值尺度

  “隐性教育”源自20世纪60年代末后现代课程理论家P·W杰克逊《班级生活》一书中关于学校的“潜在课程”,以及70年代初美国学者N·V奥渥勒提出的“隐蔽性课程”的研究。在我国,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很早就被应用:“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庄子·渔父》)“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孟子·尽心上》)“藏礼于器”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一种重要智慧,也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而得以传承。

  高校校园文化景观作为“隐性教育”资源,在师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具有使用、审美和教育三大功用。作为一种物质性景观存在,校园文化景观首先必须具有使用价值,这是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便利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满足师生对于校园环境舒适、温馨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任何景观的设计如果脱离了人的现实需要,只为存在而存在,是无法真正成为师生眼中的“景观”的。作为一种艺术性景观存在,校园文化景观应该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给人以美的共鸣和享受。要符合审美的原则和规律,能够使人产生无功利的视觉愉悦,给人以美的感染,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作为一种文化性景观存在,校园文化景观应具有教育价值,这是校园文化景观区别于其他景观的特质所在。既要体现高校校园文化的共性,也要体现高校自身文化的个性。高校校园文化景观是实现高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物质载体,在山、水、园、林、路、馆等的设计中,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要体现一所高校对于自身精神和文化的独特思考和凝练,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高校校园文化景观就是通过其使用、审美和教育功能的发挥,以景感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关系向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粗放型规模发展向集约型内涵发展的转变,高校的校园建设也经历从单一的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质量、提升文化内涵的变化,师生对校园建筑和景观的要求,特别是文化性和艺术性方面的要求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与日俱增。客观上,高校对校园建设的持续投入以及景观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高校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和育人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明确了高校校园文化景观的属性和功能后,为更好实现高校校园文化景观的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中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其一,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高校校园文化景观的直接呈现是物质形态的,而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是精神形态的,这就要求在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和建造中,要兼顾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既要满足使用的功能,也要符合审美的要求,还要有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约旦曾说:“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的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

  其二,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高校的校园文化景观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逐步建设积累形成的。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景观在建校之初就存在,并且伴随着校园的变迁而更替,每一处校园文化景观,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凝结着部分师生和校友独特的生活记忆。这就要求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者和建造者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在修缮、改造旧有的校园文化景观和规划、建设新的校园文化景观的过程中,保持谨慎的态度,兼顾历史、面向未来,做好传承和创新。

  其三,德育和美育的关系。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优美的环境可以陶冶师生们的情操,培养高雅的艺术气质。”高校的校园文化景观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既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载体,也是进行美育的直接形式。蔡元培曾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可见,美育、智育与德育有内在的关联性。高校的校园文化景观作为一种环境教育的形式,正是德育和美育的双向融合。因此,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者和建造者们需要站在德育和美育的协同视角,来设计和建造景观作品,以景感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育人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宣传部)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