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意蕴
2020年06月24日 09: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24日总第1954期 作者:李洁

  作为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内在蕴含着社会主义的意蕴。其一,资本主义发展路径与生态文明有着根本的内在矛盾。其二,马克思主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指导思想,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资本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内在矛盾性。资本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内在矛盾体现在资本主义对资本增殖的无限追求与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发展意味着资本主义必定会在某一时刻将地球全部的生态资源耗尽,这种无法根除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既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污染问题,更无法实现真正的生态文明。

  在资本主义发展前期,资本主义在推动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资本家以大工业、大污染换取资本增殖,致使各种生态环境问题爆发。1952年伦敦因工业生产废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导致4000多人死亡;美国西部开发导致矿区过度开采,泥石流、酸雨等环境问题频发,等等。可见,资本的积累就是不断掠夺生态资源的过程,土地、森林、矿石等各种自然物被强行转变成了资本主义的所有物,甚至空气都成为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的“牺牲品”,这是之前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没有过的。

  在资本主义发展后期,资本家自身逐渐意识到了资本主义与生态文明之间的矛盾,但其受限于资本主义的阶级利益,无法根本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只能通过转嫁工业污染的方式试图掩盖资本主义与生态文明的内在矛盾性。资本主义国家认识到了生态资源的不可再生,开始保护和储存本国的生态资源,而转向掠夺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资源,以换取自身的生态文明“假象”。资本主义国家在大量进口工业原材料的同时,将大型工业污染项目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者将污染垃圾直接出口至发展中国家。可见,即使认识到生态危机的严重性,资本家也不会停止对地球生态资源的掠夺,这导致了资本主义无法真正消除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本主义与生态文明有着天然的对立性。

  二、马克思主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高度统一的。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体现在人类以及社会活动形成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包括人自身都是来自于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并非是独立于自然环境的“独立王国”,而是自然生态链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还体现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都无法脱离自然界。人类来源于自然,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就是自然界发展的进程。人类与自然关系紧密,二者既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约。人类来源于自然,同时也改造着自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改造和影响自然界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要始终强调自觉性、规律性的重要作用。人类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不应是没有自觉的尽情获取,更不是漠视自然规律的肆意滥用,生态文明建设应是在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有限度、持续性地与自然界良性互动。

  事实证明,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征服”必然会引起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水资源短缺、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各种生态危机都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抗议。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要跳出这样的恶性循环,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互动。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解,必须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自然不是人类社会的对立面,而是孕育人类和所有生命的“母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在实现人类健康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母体”的健康,这样才不会毁灭人类自身。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论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通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辩证分析和正确处理一系列生态问题。

  三、建设生态文明最重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资本主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其对资本的过分追逐,这种无法根除的“反生态性”导致资本主义自身即使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也无法真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相较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则拥有着高度的生态关怀。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时必然坚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念的科学指导,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基础之上的绿色发展。

  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恩格斯指出,要解决生态问题,“需要对我们所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而作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正在以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的生产方式积极应对生态问题。诚然,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生态问题,但社会主义在向共产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直至达到人与自然的解放和自由发展。

  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钥匙。一方面,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解决生态问题,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短时间内以极大力度、严格立法、精准落实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能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强大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好地解决生态问题。所以,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才能跳出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恶性互动的“历史周期”,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