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映照来时路
2020年04月20日 01: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20日第1910期 作者:田苏苏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李大钊是我党最早提出关乎中国命运和民族复兴大业革命道路问题的人,是实现中国道路最早的奠基者、开拓者和实践者,他以自己的信仰、思想和生命,点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问题

  李大钊在探索中国革命问题的过程中,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和怎么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屡次遭受失败的情况下,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科学总结了中国近代历史的经验教训,逐步坚定地认识到:中国只有依据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真理,走十月革命所指引的道路,来一次彻底的大变动,才是唯一的出路。李大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烈颂扬十月革命,坚定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8月,李大钊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强调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他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坚定地认为,中国将来必要实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消灭极少数剥削者压迫大多数“劳工”的制度;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只可迎,不可拒”,唯一能够救中国的客观真理。李大钊高擎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积极且坚定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火种,奋勇开拓实现中国救亡与复兴的道路,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拯救中国的导星”。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问题

  李大钊在深刻总结中国民主革命屡经失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性,指出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只有组织劳动者的政党,中国才有希望实现“彻底的大改革”。开拓中国救亡与复兴道路,首先必须建立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早期探索者,李大钊尝试开拓性地回答要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指出必须有一个全新的、“平民的劳动家的政党”,“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才“有所附托”。他首先发起并与陈独秀等人一道,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

  李大钊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他强调党的政治属性必须旗帜鲜明,“盖主义不明,对内既不足以齐一全体之心志,对外尤不足与人为联合之行动也”。在党的组织建设上,他强调既要有“强固精密的组织”,又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李大钊高度重视党的宗旨问题,较早回答了党进行革命是为了谁的问题,明确了党的初心与使命。他说“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号召为“中华国家之再造,中华民族之复活”而奋斗。

  李大钊直接推动各地党组织的建立。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中共北方地区组织派出许多同志在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开展工作,广泛建立中共组织、青年团组织。他直接领导和推动北方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培养、教育和训练党的大批干部,并着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所党校,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进行了组织上、干部上的准备。

  最早提出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问题

  李大钊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抽象的学理,更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对待马克思主义,应当研究将其“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社会主义“用以为实际的运动”时,“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适应环境的变化”,要在运用中加以发展。

  李大钊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开创性地回答了“中国要不要革命和怎样革命”的问题,阐明了中国问题要想从根本上寻求解决,就必须进行革命,进行阶级斗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中国革命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较早地提出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当先锋,并认真付诸实践;提出和关注到革命的统一战线工作,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提出农民是我国重要的革命动力和组织贫雇农、依靠工人阶级的革命力量实行土地革命的正确主张,对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宝贵贡献。

  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前途问题上,李大钊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振兴中国,中国“如欲振兴实业,非先实行社会主义不可”,中国的“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李大钊关于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主张,抓住了中国革命道路的核心和关键内容,例如唯物史观、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必将推翻资本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必将胜利等,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结合当时的时代环境来加以研究、辨别和应用,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中国革命和发展道路的理论体系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作者系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