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学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2020年04月20日 00: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20日第1910期 作者:本报记者 孙美娟

  文化经济学研究文化经济运动的基本规律,揭示文化经济对于现代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近年来,我国文化经济学研究取得许多优秀成果,但是文化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拓展研究视野

  近年来,我国文化经济学研究在取得众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吴承忠表示,首先,研究中传统经济学理论表现不强,经常结合管理学、传播学、营销学、艺术学等学科的思维。其次,需要提升构建实证模型的分析方法。再次,缺少成熟的细分化数据库,增加了从经济学理论视角分析文化艺术的难度。最后,研究范式不成熟,这也是国内外文化经济学研究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产业系主任周正兵认为,我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目前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第一,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政治经济学发展还需进一步完善,因而现有文化经济学领域的很多做法也需要进一步提出更加充分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解释。第二,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新兴文化产业,特别是数字文化产业,缺乏创新性的理论成果,与其实践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不匹配。第三,国际交流与传播有待提升,既要系统引进西方前沿学术成果,也要在国际上全面推介我国的优秀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休闲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雪飞认为,目前,我国的文化经济学研究主要关注宏观的经济学问题,强调产业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的视角,研究的重点领域是文化产业。相较而言,国外学术界对文化经济学的界定较为多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文化艺术的经济学问题,主要包括微观层面的文化需求与供给、艺术市场等,以及公共经济学层面的艺术资助问题和从经济地理角度研究文化、艺术的经济学问题;二是强调无形价值和审美价值,强调创意和设计对经济发展的赋能;三是从文化资本的角度来研究文化经济学,把文化作为一种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并存的第四种资本形态,研究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贡献。

  四川大学创意管理研究所所长杨永忠表示,中国正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文化产业将在这种转变中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所以,我们对文化经济学的研究要基于演化的角度,即在文化产业向支柱性产业演化的过程中探索新时代文化经济学的发展。文化产业如何获得更好的发展,以及作为支柱性产业怎么更好地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等,是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当下需要关注和探索的现实问题,也是我国与其他国家文化经济学研究的不同之处。

  扩大中国学术平台的国际吸引力

  对于如何提升我国文化经济学研究领域的学术创造力和生命力,李雪飞告诉记者,我们要继续加强我国文化经济学理论研究,促进理论与方法创新,推动文化经济学研究范式的确立和成熟。努力构建多元多样的学术团队和学术论坛,促进不同学术群体之间的交流合作,打造专业学术期刊。要突破学科限制,鼓励并吸纳不同学科背景的年轻学者,运用多元化方法开展综合研究。

  杨永忠提出,我们不仅要重视用现代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方法去探索、解决文化经济学的问题,还要鼓励更多的学者关注文化与经济学的交叉融合问题,进一步提升文化经济学的研究水平。此外,我们需要通过参加相关国际会议、发表高质量的文化经济学论文等方式,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经济学者在国际上的学术话语权,影响国际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吴承忠表示,要提升我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学术创造力和生命力,就应密切追踪国际文化经济学研究前沿,把握发展趋势和热点,学习借鉴好的研究方法。对此,我们要积极与国外同行展开学术交流,提升中国文化经济学的国际地位。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创办国内外知名的文化经济学刊物和品牌论坛、教学和研究机构,吸引主流经济学家和知名学者参与到文化经济学的教育教学和理论研究中来,提升文化经济学的人才水平,扩大中国学术平台的国际吸引力。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