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价值意蕴探析
2020年03月10日 04: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10日第1882期 作者:张小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共同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因此,对于培育时代新人而言,发挥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既是历史所向,又是时代所趋,更是现实所需。

  弘扬红色文化是健全大学生人格,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也始终是现实个人所追求的目标。所谓全面发展,就是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部本质”。人是教育的主题和实质。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唤醒”人格心灵的活动。而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具魅力的精神特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文化精神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以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等优秀精神品质,烈士陵园、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所凝聚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对大学生健康完整人格的养成有着巨大的价值导向和激励作用。红色文化不仅为大学生健康完整人格的养成提供了思想保证,而且提供了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能够产生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能自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真正明白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促其争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道德、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弘扬红色文化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必要途径。高校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中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新时代赋予高校的价值目标和时代使命是通过对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塑造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常参观革命基地,号召大家永远怀念革命先辈,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在当代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和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主流文化的重要手段,担负着建构与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责任,同时也担负着承续中华民族文化根脉和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历史重任。而红色文化以其强烈的历史穿透力和时代感染力,能够使大学生全面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情感的陶冶,从灵魂上塑造自我、矫正行为,筑牢成才基石,从而在根本上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弘扬红色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红色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世界多极化、全球一体化下的多元文化、多元思潮的冲击;网络信息化时代及大众传媒对文化价值共识的消解,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红色文化所倡导的崇高思想境界、价值观念、道德素养、革命精神、文化理念等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创造的革命斗争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只有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才能逐步形成文化自觉,培育价值共识,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着力构建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新机制。发挥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关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更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机制培育时代新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潜在的教育价值是新时代理应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是要构建价值认同机制。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治意识形态的规约和指引。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青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是新时代的呼唤。另外,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机制的构建更需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三位一体”共同努力、协调发展,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中才能够永葆红色文化的持久魅力。

  二是要构建教育保障机制。红色文化的价值实现及其有效传播,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红色文化教育保障机制。首先,开发历史性和时代性、政治性和文化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实现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其次,要不断加强和完善红色文化教育制度保障,依靠制度调控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系统各相关要素,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关要素的整体效益,不断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是要创新载体平台机制。红色文化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教育载体。首先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兼具学科性和意识形态性,在教材和专题讲授中,教师要讲清楚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在显性课程及隐性课程中渗透红色文化因素。其次要加强第二课堂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主题活动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有计划、多层次、多形式融入红色文化的内容。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宣传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指出要“让革命文物活起来”“建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因此,在更为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优势,通过微博、微信、网站等方式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使红色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实现育人功能。

  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伴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新时代的伟大梦想,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到实践逻辑都迫切需要坚定不移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高校思政教育担负着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要使命。文化传承是教育的最有力抓手,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唯有进一步深化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才能更好地推动大学生作为时代新人更好地承担历史使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