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缘起于“国势学”“国情学”,意在对各国国情做出描述、分析和比较。统计智库的任务是借助统计调查、统计模型等统计学方法,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向政府和社会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在我国,统计智库存在三种类型:一是官方智库,由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及其科研单位组成;二是半官方智库,包括各级统计学会、社科院或高校的统计院所,例如中国统计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统计与大数据研究院等;三是社会智库,包括所有提供数据调查、量化分析等服务的营利或非营利机构,例如深圳市维度统计咨询公司、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等。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到来,不同国家、不同性质的统计智库必须建立更加高效的合作模式,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各国新动能、新产业的发展进程。具体来说,可从能力建设、平台完善、理论创新、规则引领四个方面着力推进统计智库合作发展。
能力建设
推进统计智库合作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本国统计能力的提升。早在1978年,时任联合国统计司司长戈德堡率团访华,标志着中国统计对外开放和机制改革的开端。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中国已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二十多个国际组织建立经常性沟通,并和加拿大、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统计部门达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在国民经济核算方面,中国实现了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向国民账户体系(SNA)的转轨,满足了国内市场经济改革的要求,实现了与国际通行统计规则的对接。在信息技术方面,自1986年建立首个统计计算中心以后,中国统计不仅成为国内最早普及计算机的行业之一,还设计了覆盖全国的统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了统计工作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给统计效率和方式带来根本性变革。此外,中国还积极承办国际官方统计协会、国际统计学会、国际农业统计协会等国际统计组织的会议,吸引全球统计部门的官员、专家和学者前来参会和研讨,为国内外统计智库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
随着中国统计能力的提升,中国开始从“受援国”向“援助国”角色转变,合作原则从以学习接轨为主,向以我为主、兼顾南南合作的方向转变。2009年,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统计司签署联合国统计能力开发信托基金协议,并以该基金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国际统计培训中心。中国国际统计培训中心旨在分享中国统计的工作实践和发展经验,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中高级统计人才,使中国统计事业的进步惠及其他国家。十年来,中国国际统计培训中心共组织72期培训班和培训会,其中自主培训共计42期,与联合国统计司合作培训共计30期。有来自81个国家的5205名统计人员接受培训,这些学员主要来自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国际统计培训中心针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现实问题,逐渐从基础统计能力到先进统计技术方法进行培训,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现代化的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和拥有较强咨询功能的统计人才队伍,在国际统计科学进步与发展中国家统计能力建设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平台完善
平台完善是指进一步明确各统计智库和机构的功能定位,为发挥好各自差异化优势创新平台机制,共同提升平台内智库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第一,完善官方统计智库的合作平台。目前中国统计部门的研究人员已加入包括联合国、世界银行在内的47个国际组织的统计专家小组,还与金砖国家、东盟国家的相关部门召开自上而下的多层次会晤,共同发行《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中国—东盟国家统计手册》等公开出版物。第二,完善半官方和社会统计智库的合作平台,重点协调统计学会、社科院、高校、媒体、公司等多类型智库的交流互动。学会是介于官方和社会智库之间的力量,优点是涉及面广、整合能力强;社科院和高校的特点是高端人才集中,统计学理论研究较为扎实深入;媒体的优势是接触广泛、信息充足,并且能够对新动态新问题进行迅速反应;咨询公司、调查公司对市场需求非常敏感,熟悉市场经济规则和环境。平台完善具体可将各种类型的智库整合起来,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交流互鉴、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搭建不同国家、不同性质的智库平台离不开一些必要的基础条件。首先,要克服跨国交流的地域限制问题,充分利用网络连接和数据库技术,打造开放的、无边界的虚拟智库,使跨地域、跨领域的经常性合作成为可能。其次,经济民生问题是各国的共同关切,可将减贫、教育、医疗、中小企业等作为合作项目的主要抓手,发挥跨部门优势提升项目跟踪、数据筛选、分析研究的效率,为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再次,统计学会在制定行业规则时,要在评价体系中强化交流合作的评价比重,不断优化统计领域的基金资助项目,为可持续的智库合作构建制度基础和物质保障。最后,统计智库可采取集中发声的方式公布联合研究成果,共同提升话语塑造和舆论引导的能力。尤其对于当下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各统计智库应积极借助媒体平台进行权威、及时、规范的解读,不断创新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内容和形式,使合作研究的成果得到有效的转化和应用。
理论创新
统计智库的理论创新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科技发展大大拓展了统计对象,给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经济总体运行上,过去国民经济统计主要是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等数据的简单加总,现在统计的内容不仅需要包括总量、速度、规模等量的指标,还需纳入民生、环境、资源等描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综合指标。在统计分类方法上,原有的工农业生产分类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当今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经济运行方式,在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基础上,亟须补充以新动能新产业为核心的统计分类标准、调查制度、核算方法和测算指数。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也为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带来机遇。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统计智库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翔实的统计数据,尤其是对重点产业和新兴领域开展深入分析,提升预测预判预警的能力,为政府和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统计服务,为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数字化的国家治理创造条件。
为了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统计智库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导向,构建数据管理、分析研究、监测评价、预测预警、数据展示的全流程统计链条,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来推进。一是要学习他国关于新动能新产业的前沿理论,加深对新经济运行规律的理解。二是推动建立安全、可扩展的网络共享环境和数据库系统,推动全球数据的公开共享,提升统计信息的服务效率。三是加强信息应用技术的共同研发,致力于打造更加科学、安全、有效的应用方式,为全球统计事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四是相互借鉴新兴领域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使统计工作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有序开展。五是按照新动能新产业的发展要求对统计人才进行联合培养,培育一批能够掌握新理论、新方法的人才队伍。
规则引领
近代以来的统计规则是由欧美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其他国家更多扮演学习者和接轨者的角色。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统计理论和实践的变革,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努力把握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尝试在部分领域进行突破,实现从规则追随到规则引领的转变。一是在国际经济组织和统计行业协会的会议上,金砖国家重点围绕新动能新产业的统计规则进行沟通,协调各自立场,提出共同方案,携手推进国际统计标准的完善和创新。二是通过编纂《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率先采用新的统计理念和标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7)》新增单位GDP水耗、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率等16项可持续发展指标。三是出版《新动能新产业发展报告》,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探讨统计标准和测算方法的创新,为全球同行深入研究新动能新产业的统计方法提供支持。
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统计智库将愈来愈从单纯的数据提供者,演变成复杂的、综合的决策服务者。因此,推进统计智库合作的重点是实现数据有效分享和技术共同开发,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全球经济运行的动态和趋势,为政府、企业和普通民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随着新动能、新产业不断涌现,统计工作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加快,推动相应的理论创新成为各国统计智库的共同任务。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中国要进一步完善统计合作的国际平台和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统计规则的修改完善,为全球统计工作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