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吾:凝聚网络强军兴军正能量
2018年06月26日 08: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6月26日第1479期 作者:李书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任何民族的发展都与一定的历史环境密不可分,是一种历史性的文化存在。如果忘记历史、忘记传统,一个国家或民族就会在前行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丧失动力。同样,任何一支军队也都有自己的历史,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的军队才能行稳致远、战无不胜。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支发展壮大的军队如果割断历史、抛弃传统、忘却根本,无异于丢掉自己的灵魂,丢掉维系自身发展的精神命脉。一些错误思潮正是利用这一点,不遗余力地瓦解我们的历史和传统,破坏军队的光辉形象和精神价值,其中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尤为如此。在网络时代,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传播蔓延,一些内容涉及军队和军人形象,其危害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当前,网络已成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斗争的最前沿,我们必须坚定“四个意识”,坚决打赢网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硬仗。

  网络涉军历史虚无主义表现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作为国之柱石的人民解放军,一直是敌对势力污蔑丑化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在网络的论坛、博客、贴吧等空间出现了一股涉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军队历史和军人形象提出质疑,抹黑人民军队和英雄形象。比如,宣扬狼牙山五壮士是被乡亲们逼上绝路的,火烧邱少云“有悖生理常识”,黄继光堵枪眼“有违科学”,雷锋做的好事“不现实”等。二是恶搞英雄,解构崇高。如对董存瑞炸碉堡的调侃等,这些文章在网络四处传播,一时间成为大众争相议论的热点。三是打着“还原历史”或“重新审视历史”的幌子,随意解读历史,肆意歪曲军队和军人的正面形象。四是借助影视等文化产品的舆论热点,误导社会大众。如对网络上一些有关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展开分析讨论,宣扬革命战争的残酷性、非人道,有意引导人们脱离历史客观语境评价战争。历史虚无主义者在评价这些作品时,强调人物的际遇和命运被战争毁灭,强调人物参战动机的无奈和被迫性,从而质疑和否定革命战争的正义性,也否定了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神圣性和崇高性。可见,历史虚无主义者无视历史事实,颠倒是非黑白,甚至不惜散布谣言、伪造历史。在这些涉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中,我们所熟知的英雄被抹黑、丑化,其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被嘲讽和解构。它们在网络被传播的目的,就是要否定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和流血牺牲的革命历史,解构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进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随着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自媒体的迅速发展,涉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往往传播更快更广,在一些受众特别是青少年中产生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错误观点,影响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涉军历史虚无主义是敌对势力针对我们展开的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网络心理攻击策略。他们之所以针对人民军队大做文章,虚无军史,就是要毁坏民族的钢铁长城,动摇人民拥护军队、热爱军人的心理基础。这些现象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积极针对网络涉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进行治理,各主流媒体也在网络中有理有据地对各种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仍然需要针对涉军历史虚无主义进行长期预警、有效斗争,从而更好地维护人民军队的尊严和形象。

  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危害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2017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徐州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强调,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淮海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告诉我们,军队的力量来自于人民。社会是培育先进军事文化的土壤。军队广大官兵来自于社会,与社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军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保障直接关乎广大官兵的军心士气和战斗精神,也形塑着人民群众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军队存在的意义来自于社会和人民的尊重和拥护。军民团结一家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人民对军队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能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历史虚无主义以历史研究为名,通过网络传播对革命英雄、军事历史事件等“求新解”“求翻案”,质疑人民军队的历史地位与历史贡献,否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些做法意图破坏稳定的军民关系,动摇军政军民团结的政治优势,企图把军队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从人民怀抱中拉出去。如果任由这些涉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在网络传播,势必扰乱对党史军史革命史的正确认知,使人们逐渐丧失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进而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动摇。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中国梦与强军梦联系在一起,强军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今天,中国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勠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因此,反对涉军历史虚无主义,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升军人社会地位,使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尊崇的职业,涵育崇军尚武文化,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同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忧患危机意识、传承红色基因血脉,为强国兴军夯实了社会基础,也为我们反对涉军历史虚无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历史不能忘记,军人的英勇牺牲永远值得尊重和纪念。对英雄先烈,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崇敬,以激励更多的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守好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

  在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守好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我军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自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党的意志为意志,奠定了人民军队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因。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部队,不仅保证我们“能打仗、打胜仗”,而且为打赢意识形态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引领。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现在,社会利益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敌对势力加强对我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使官兵始终保持政治坚定和思想道德纯洁,增强政治免疫力”。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尤其要在网络阵地弘扬先进军事文化,不断提升其影响力。这不仅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有利于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军事文化篇章。一是利用网络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指引下,全军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军队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要切实增强对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锻造钢铁劲旅、凝聚强大力量。二是广大理论工作者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强化党史国史军史的研究。对于网上歪曲党史国史军史、造谣污蔑军队和军人的言论,要理直气壮地进行批驳,正本清源,让正确的声音盖过错误的言论。同时,要积极宣传我党我军的光荣历史,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客观准确的史料基础上。三是弘扬先进军事文化,筑牢广大官兵献身强军伟业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热爱军队的良好氛围。利用网络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不断提升军队意识形态建设的文化内涵,夯实军队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根基。要通过系统教育、军民互动、典型示范、网上网下互动、军营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建设等活动,让先进军事文化在一代代官兵身上发扬光大,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四是通过网络展现新时代军人的良好风貌,推进军人荣誉体系建设,积极展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使新时代军人成为社会敬仰和学习的典范。我们要会用善用网络等新媒体,讲述强军故事、传播强军事迹和人物,扩大强军故事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展现新时代军人的新气象。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