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保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品格
2018年05月22日 08: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22日第1455期 作者:施保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战略部署下,全面深化改革成为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目前,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提质增速,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突出体现在改革的人民性、实效性、系统性等方面。

  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民性

  马克思在青年时就指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要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面对我国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作为新时代的改革者要以“压不倒”的精神发挥积极作用,要“以百姓心为心”贯穿改革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一是强化责任担当,提升人民的获得感。毛泽东同志曾要求我们:“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无畏精神推动新一轮改革大潮涌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体部署了改革蓝图,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精神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要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共同把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是改革的责任主体,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各部门要根据中央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在看人的时候,看他“是一个假马克思主义者还是一个真马克思主义者,只要看他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的关系如何,就完全清楚了。只有这一个辨别的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也是改革的根本目的。

  二是改革的公平正义方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越来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再次指出,要“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4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在取得辉煌成就、多方位拓展人民性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艰巨的问题和挑战。实践证明,我们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效性

  毛泽东同志提出,取得工作实效的办法是带着问题投身到实践中去。“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坚持问题导向,强调改革的时效性。这体现在:一是使改革落地生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落实改革实效。他说:“要吃透中央制定的重点改革方案,同时完善落实机制,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见物见人,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使改革落地生根。”“落地生根”体现了改革的实效性。同时,他强调要把改革的工作“抓实”,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二是尊重改革的规律性。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八次会议上指出,要通过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来促进改革的实效。“必须狠抓改革落实,必须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并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在尊重改革规律性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三是制定科学的制度和督促评价体系。改革的成效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来保障,在制度的框架内实施各项具体的改革举措。在新时代,由于一些传统的体制机制对新形势新任务“不适应”“不管用”,新旧制度过渡交替期间出现“制度漏洞”“制度缺失”,制度之间未能形成合力甚至相互冲突,因此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制度实施来抓工作到位,抓督促检查到位。“督促检查要抓到位,强化督促考核机制,实行项目责任制,分兵把守,守土有责,主动出击,贴身紧逼。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建立健全改革举措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在科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注重调动各方面推动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干部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盯住干、马上办。”

  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

  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改革需要“一盘棋”考量。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全局中要注意主导性。“全体和局部、中央和地方、集中统一和因地制宜,以什么为主导呢?如果把局部、地方、因地制宜作主导,那就要犯原则错误。一定要以中央、全体、集中统一作主导。”要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党委要抓紧中心工作,又要围绕中心工作而同时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调研时说:“要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确定好改革重点、路径、次序、方法,创造性落实好中央精神,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坚持“一盘棋”的系统性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进程中,改革的系统性更是事关全局、事关改革能否向纵深进行的重点。

  二是改革需要协同各方。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要以“四面八方”来协调各方,“进入一个地区,遵循毛主席‘四面八方’的政策,与各方联系……主观上是遵循着这个方向来与各界人士通力合作的”,才能获得多方支持,取得成功。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六次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因此,协同性体现在协调各方。我们需要协调统筹关联改革,合理安排改革进度,适当细化改革成果,处理好改革与相关法律立、改、废的关系,解决其实施中的矛盾问题。

  三是改革需要全球视野。在坚持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远大抱负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并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发展。他说:“要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我国和世界的发展,把我国对外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因此,应当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使我国与沿线国家以及整个世界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协调,让全世界携手合作共赢,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系广东省高校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的四维空间研究”(2015(173)569)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广东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