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涛:民族复兴的时代宣言
2018年03月27日 08:2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27日第1419期 作者:曹玉涛

  原题:民族复兴的时代宣言——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全书分17个专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改革进行到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文化自信;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开启强军兴军新征程;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研读此书,可以看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认识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感受到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赤子情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书第一个专题是对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战略筹划和政治宣示。早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它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可以增强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理解和坚强信心。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础。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我们才能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进程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绊脚石,从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这是我们从历史中得来的不可移易的宝贵结论。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无数优秀中华儿女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掀起了此起彼伏的救亡运动,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正是在这种危难局面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我们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脑子要特别清醒、眼睛要特别明亮、立场要特别坚定,决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既有清醒的认识,又有科学合理的战略布局,正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党和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都聚焦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经过几十年的艰辛开拓和不懈努力,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和平年代,我们都要继续坚持自己选择的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最终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共同精神家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孕育的精华,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鲜明品格。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家国天下和为民情怀,这正是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总能浴火重生的精神动力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一定会继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使之成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在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凝聚起气壮山河的磅礴之力,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