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学:用美好生活诠释新时代人民根本利益
2017年11月02日 08: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2日第1322期 作者:何成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的新论断,用美好生活这一概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始终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从历史纵坐标看,古代中国曾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明,只是近代中国才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摆脱被压迫和被剥削的地位;在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过上美好生活。谁能解决这些问题,带领人民实现这些目标,谁就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近代以来,唯有中国共产党经过长达9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苦奋斗,才真正代表和实现了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后,就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相继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代表了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强国富民之路,相继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历经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实现了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由此可见,我们党代表和实现人民利益的活动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过程,它90多年的历史就是忠实地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奋斗历程,因此获得了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有其具体的本质内涵和时代特征。从现实人民利益的横坐标看,毛泽东率领我们党在新中国建设的早期探索中提出了“百年宏伟蓝图”,邓小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经过几代党的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新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稳步迈向民族复兴。

  当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心任务和核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2年就向中国人民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进一步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用“美好生活”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彰显了新时代人民利益的内涵特征。

  新时代人民利益的新内涵,还具体地体现在党的十九大系列要求之中。比如,全党同志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等等。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目标不可能一蹴而成,需要逐步实现。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目标,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并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军民融合等战略;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目标,需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前行。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凝聚13亿多中国人民的力量,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奋斗。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研究员、党史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