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2017年08月01日 07: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8月1日第1260期 作者:马慧茹 冶进海

  当今社会媒介技术革新从未止步,媒体边界不断消失,功能综合、多样的视听媒介接连出现,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需求。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比如,电脑控、手机控、游戏控等群体不断出现,人们每天被各种无用信息占据大量时间,网络中人的非理性冲动增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淡薄等。

  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早就指出,大量的信息媒介是“时间的窃贼”,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甘愿让这个窃贼盗走时间。如很多人痴迷于各种娱乐信息,他们关注各种娱乐动态,搜索明星八卦,如饥似渴地期待娱乐头条,沉迷其中乐此不疲。在媒介生态越来越复杂、技术越来越精密的现代社会,信息沟通交流的便利不仅没有拉近人们的距离,反而使我们变得更孤独更隔离,更容易紧张和焦虑。因此,身处信息海洋之中,我们如何根据个人需要选择有用的信息,避免被各种杂乱无用的信息占据宝贵的时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必须理性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各种变化,在信息海洋中获得主动权、选择权,使新媒体更好地为人服务。

  第一,媒体以基于数据分析的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信息接收成本。在目前的信息环境中,不少媒体机构针对视听信息泛滥和娱乐化倾向严重的问题,通过用户定制以及用户地点、情景模式和信息关注度高低等条件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地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职业、学历、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围绕用户消费、充值、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信息推送。虽然公司有推广自己服务项目的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行中,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评论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第二,受众提高各种素养,把握媒介使用和信息选择的主动权。在信息社会中,如何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人是理性的动物,会分析事物的利弊并趋利避害。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所左右。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人们能意识到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媒介素养,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在面对各种信息时能够准确判断其是非和价值,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规范和尺度,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将媒介信息对受众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

  只有将媒介技术革新与受众提高素养结合起来,提升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才能保持信息选择和判断的主动性,从而理性地使用新媒介,真正使媒介技术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本文系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当代回族文学及影视创作中的文化认同研究”(15XZW04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台)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