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新丝路为世界打造开放的合作平台
2014年11月21日 07: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1月21日第670期 作者:陈伟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提出的战略构想和外交理念,已经得到了相关国家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回应。目前,这一通道的建设还处于理念宣示、外交磋商、倡议回应和部分双边合作项目协议的起步阶段,因此,从不同层面,就其战略意义和发展定位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就很有必要。

  首先,在文化层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种借古喻今的外交理念和构想。纵观历史,海上丝绸之路首先是古代货物贸易的航运大通道。它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丝织手工业、商品性农业、海洋运输业的发展,也为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福利增长作出了贡献。特别是16世纪后,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航线逐渐转变为环球航线,交易物品的规模、品种得以迅速扩展。不仅如此,海上丝绸之路也是各国文化碰撞交融的“文化交流之路”。更为重要的是,海上丝绸之路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和合”文化精神,长期充当着中外友好往来的“和平对话之路”。比如,明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种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而是代表着中华民族合作共享、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以及中国自古以来所秉持的与邻为善、世界大同、共享太平的“和合”外交理念。

  其次,在经济层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区域性的海上经济通道。作为洲际黄金水道,发展通道经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职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洲并进一步向欧洲和非洲拓展的重要通道,通过强化“互联互通”的基础性功能,它可以发挥多重效应:一是发挥通道经济的点轴效应和辐射效应。海上丝绸之路可由沿线城市、口岸、港口这些“点”通过航道、铁路、公路、油气管道、通信线路等“线”串联起来,形成网络化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同时,它还重点以东盟及其成员国为依托,辐射带动周边及南亚地区,并延伸至中东、北非和欧洲。二是跨国通道建设与口岸经济、港口经济、海洋经济相互叠加,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实现经济互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大多基础设施落后,具有较为强烈的投资需求。我国可以凭借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比较优势,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共同建设,形成国家之间的经济协作与互补。三是促进全球贸易网络发展,奠定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海上通道是现代物流经济的聚集区和货物贸易的主渠道。强化海上经济通道的建设,不仅能加快全球贸易网络发展,还能深化区域和跨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再次,在机制建设层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逐步向多边发展并与各种区域合作机制相容的开放性平台。目前,加强互联互通、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仍然是这一通道进入实施阶段的先导性工作,眼下还难以实现区域或跨区域的多边发展。但从未来发展来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将作为重要议题嵌入到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中,成为与其他区域合作机制并行不悖、相互协调的合作平台,并随着条件的成熟而探索建立专门的多边合作机制。具体地讲,就是依托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等,把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方案连同与之相关的建设项目列为合作议程。尽管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有别于“一体化合作组织”这样的正式机制,但这种灵活务实的经济合作可以在未来逐步由双边向多边发展,并在必要时探索建立“丝绸之路开发银行”、“丝绸之路贸易投资协定”这种专门的功能性多边合作机制。此外,海上丝绸之路是一个开放的合作平台。对于沿线国家,无论大国小国还是富国穷国,都欢迎加入共建;对于不在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友好邻国,也可以参与建设。

  又次,在政治外交层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周边外交的调节器。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跨越时空的合作纽带,将把中国的和平理念传输到世界各地。中国奉行的“睦邻、安邻、富邻”外交政策对于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维护海上安全意义重大。海上丝绸之路旨在与周边国家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在其建设过程中,提倡新的义利观,多予少取,区别于霸权主义国家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深层目的模式。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传播海洋文化的新渠道。中国的海洋文化,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精神载体,重视文化理解与相互包容,倡导双边与多边对话,并且注重发挥公共外交作为“软实力”外交的特殊作用。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助推器。据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将年均增长8%,2015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0%。在宏观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海洋经济将成为持续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巨大的海洋经济潜力将为改善和加深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提供机遇。

  最后,在国家政策方面,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实现中国全方位开放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国家战略方位构成上,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加快“向西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开放东部沿海的战略标志。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以东部沿海城市开放为突破口,以引进外资为主要方式,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开放型经济道路。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形成了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现在,中国又进一步放眼世界,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向“西南”邻国拓展开放,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把西部开发与向“西北”沿线国家开放结合起来。在国家战略功能结构上,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全面开放的海洋通道,并与陆上通道形成了结构上的均衡、功能上的互补、选择上的替代,这对构成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统一体,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在国家地域战略上,海上丝绸之路是海洋战略的基石,是实现海上强国的突破口。作为海陆复合型大国,中国需要在对外战略中追求陆地与海洋之间的平衡,以实现海上强国的目标。而“一带一路”的协同推进,有助于中国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这种动态平衡。

  古代中国的辉煌曾在海上得到了印证,近代中国的衰落也源自于海上竞争力凋零,今日中华的复兴以深度走进海洋、加强海洋合作为契机实现和平崛起,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对于中国来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已经不仅仅是一条运输通道,还将在盘活周边外交、建设海洋强国、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参与全球和地区治理能力、建立和维护地区经济秩序等方面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

  (作者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教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陆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