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指向
2023年02月23日 09: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2月23日第2596期 作者:郑小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支撑,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指向,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高度,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了系统性阐释。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文本框架结构看,报告主要从“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三个部分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阐述,蕴含了十分丰富的逻辑意涵。

  创造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地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归结为新时代16个方面的伟大变革之一,高度肯定了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到现实,推动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现实化的伟大变革性成就。

  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出发,在批判继承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和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虚幻的共同体”本质的基础上,探求通过共产主义运动构建“真正的共同体”或“自由人联合体”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在中学时就立下要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志向。在大学时,他通过刻苦勤奋地博览群书,特别是对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的黑格尔伦理国家哲学的理性学习思考,初步构建了自己的理性共同体理论。在莱茵报时期,通过深入现实的政治论战和社会调查,马克思碰到“物质利益问题”的苦恼,发现物质利益总是占据法的上风,对黑格尔所谓代表普遍利益的伦理国家哲学或法哲学产生信仰的动摇。马克思通过撰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著作,科学阐明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的原则,揭批了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局限性,提出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的使命任务。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在揭批资本主义社会“虚幻的共同体”本质的基础上,科学构建了通过共产主义运动构建“真正的共同体”或“自由人联合体”的共同体理论。马克思共同体理论内在指向构建的“真正的共同体”或“自由人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是批判性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更具理论性的新文明形态。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守正创新,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进行创造性运用与发展,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并通过新时代的创新性实践,取得了载入社会主义发展史册的新篇章。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阐明命运共同体理念,到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峰会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要内涵进行阐释、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通过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随后的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提出人类要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与人类美好家园。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炼概括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真正落实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殖民掠夺式现代化的人类社会现代化新选择,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为内在的、本质性要求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要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需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拥有良好的国际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由9个具体方面的本质要求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各具体方面的本质要求之间相辅相成。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层面,内在地指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保证、经济基础、文化要素、社会条件、生态环境和实践指向。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保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党的领导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历史和实践都已证明,党的领导是我们取得一切事业发展进步与伟大成就的根本政治保证和关键。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基础。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最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冲破高科技“卡脖子”等障碍,也才能真正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最为坚实的经济基础性支撑。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要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需要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支撑,而且需要有精神文化文明的涵养。与此同时,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条件。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主体上“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而且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社会条件。从人类客观生存条件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条件。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创造性运用并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指向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结合世界具体情势的创新性运用与发展,是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现实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造,创造了更具现实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指向人类美好未来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科学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系统阐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我们要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我们要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总之,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我们应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创人类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基地)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