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2022年08月25日 09: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8月25日总第2478期 作者:王海稳 王威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重要论述,应立足党的百年探索史、奋斗史,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中国化时代化”“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等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概括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鲜明特征、理论形象,为我们从本源上理解把握“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思想启迪。

  第一,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资本主义的出现,促使身栖社会最底层的穷苦大众从人身依附的封建关系中解放出来,但随即又迫使他们陷入新的剥削方式中,为资本主义所奴役。于是,作为否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空想社会主义开始萌发。但在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对立还没有充分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创建新社会的物质力量,因而也就没有找到实现社会理想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第二,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追求自由解放的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彻底打破了无产阶级没有先进理论用以指导现实行动的窘境。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以“改变世界”为旨趣的实践中的理论;它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创立,也必然要回到人民追求自由解放的行动中去发挥作用、显扬价值。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正是在于它为人民追求全面发展、自由解放的运动提供了活的行动指南。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更为尖锐地表明:“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科学,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永葆青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指出:“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源于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没有穷尽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而这个实践,归根到底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解决中国问题、指明中国道路,关键就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第一,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如前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问题在于,马克思主义如何成为行动指南,如何指导一国一时的具体实践?马克思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列宁结合俄国实践,进一步阐发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的一般规律。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一般原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一国问题,必须首先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查明具体运用这些原则的民族的特点,进而把这些原则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并针对这些差别正确地加以运用。我们说,马克思主义行就行在中国化时代化,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根本上所遵循的就是上面这个道理。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毛泽东同志早在革命早期就说过,“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遗憾的是,党内一些同志不顾“老祖宗”的告诫,开口闭口拿马列主义和共产国际的“本本”来。对此,毛泽东同志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他毅然冲破“本本主义”的枷锁而率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强调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还必须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说到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既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客观需要,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完成艰巨的革命、改革和发展任务,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切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第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鲜明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精辟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深刻指明了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动力和前进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历史产物、时代典范。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引领时代才能走向世界。”新的征程上,一方面,要立足时代特点,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从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另一方面,要立足我国实际,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第二,坚持胸怀天下,不断锤炼世界眼光、涵养世界品格。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共产主义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百年奋斗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胸怀天下。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并由此成就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眼光和世界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类解放的价值追求和兼济天下的精神品质,立足中国新时代和世界大变局,以哲学思考深切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迫切问题,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还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共建更加美好世界指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道,充分彰显了这一思想的世界眼光,以及它同时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品格。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的这场大变局,不限于一时一事、一国一域,而是深刻而宏阔的时代之变。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发问:“如何战胜疫情?如何建设疫后世界?”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回答的紧迫的重大课题。这同时深刻启示、提醒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极为艰巨、极具挑战性的努力。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智媒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21AKS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