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担当
2022年06月30日 09: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30日第2438期 作者:陈立新

  马克思主义问世之后,世界历史进程但凡出现重大事件或变化,人们都不同程度地把视线聚焦于马克思主义,力求在马克思主义之中或者通过马克思主义来洞察时事变迁,寻找可靠的理解与解答。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当代社会仍然生活在这些发展规律之中。德里达曾形象生动地挑明马克思主义对于当代生活的重大意义:告知真相、发出指令、驱魔祛邪、敦促行动等,提醒人们不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将是时代的错误。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正是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的马克思主义原典。马克思十分清楚,“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现实生活境遇越来越频繁地呈现马克思主义在真理和道义方面的优越性与可靠性。我们理当能够通过阅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深刻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革命性变革,真切领悟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彻底性及其原则高度,充分弘扬历史唯物主义引领世道人心的基本精神。

  用历史原则提升哲学本体论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标志着马克思实现了哲学上的存在论创制。与以往哲学从抽象理性、自我意识或者外在于人的抽象物质出发来观察历史相比,历史唯物主义“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亦即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考察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把握人类历史变迁的现实动因。

  追踪人类认识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把历史联系引进哲学,首见于意大利人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的“真理即创造”的论断之中。维柯的历史之思经过启蒙思想家关于“人类理性”的沉思和涵化,引申出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理性”观念,由此出现了历史哲学研究的繁花盛开。康德的“普遍历史观念”强调人类历史的整体性,尤其是通过关注人类“非社会的社会性”品质的现实展开,揭示了人类历史运动之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秘密,推进了维柯“永恒的历史”之观念,凸显了隐藏在人们日常活动中具有普遍性与常规性的那些联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点明了潜存于人类历史表象背后、对历史发展起着支配作用的“历史必然性”。黑格尔明确提出,哲学用以观察历史的唯一思想便是“理性”这个简单的概念,历史是合乎理性的发展过程。黑格尔进而把绝对精神和“人类的热情”并称为“世界历史的经纬线”。所谓热情,就是指从私人的利益、特殊的目的或利己的企图产生的人类活动。黑格尔在坚持绝对精神为“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关注人类热情和激情在生活世界的现实开展,揭示人类历史不过是一幕幕人类热情和激情的表演,由此论证绝对精神的“实行”和“实现”的进程。黑格尔独具匠心地在历史阐释框架中引进“人类的热情”这一因素,毋庸置疑为哲学在现实生活世界中出场并能够持存开发了新的元素和动因。黑格尔哲学以“巨大的历史感”为基础,展开了从历史联系考察并推动哲学发展的思考方向。

  马克思明察黑格尔“巨大的历史感”最终服务于绝对精神运动的真相,坚持“生活决定意识”,把意识及其各种形式还原到“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之中,标明意识的本质是被意识到了的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论证人们活生生的“感性活动”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这表明,马克思批判地改造和创造性地转化黑格尔哲学的本体论思考,让“历史感”冲破逻辑遮蔽,把历史作为原则吸收到哲学本体论建设之中,推进和丰富了哲学本体论的内涵:以往哲学从意识或自我意识出发,理解和阐释人与世界,在范畴推演中证明存在;历史唯物主义立足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确证存在。正是依赖基本原则高度的理论自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立足现实生活世界;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而是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终结了以概念演绎为动力机制的哲学进路,使哲学回到现实生活世界而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确证。

  深入现实生活过程

  贯彻“历史原则”,深刻领悟人类生存的历史性,马克思理所当然把关注现实世界的现实问题当作哲学安身立命的基础。在思想史上,自黑格尔提出并实际解决“理性与现实的和解”之后,让哲学疏离现实的任何做法,都将导致文明的错乱或犯下时代的错误。马克思洞悉黑格尔哲学遗产所蕴含的巨大财富,毕生致力于推进哲学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参与和把握现实生活世界而实现自己的存在论关切。

  虽说切入实际生活并非历史唯物主义所独有,而是哲学之为哲学的一般性要求,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何处以及如何上手。马克思独具慧眼,抓住“现实的人”,亦即处在现实社会关系之中、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只要把“有意识的个人”归结为“现实中的个人”,把“现实中的个人”归结为“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意识现象的派生性就昭然若揭,笼罩在生活世界的各种意识形态幻象自然真相大白,关于人的问题的各种现实的臆造也就不攻自破。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充分关注人类基于感性活动的自我生成与自我筹划的实际过程,高度重视这一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史无前例地揭示了“真正的历史主题”和“时代的现实动因”。基于此,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永葆活力和生命力开启了切实可行的方向:高扬人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道说“有生命的个人”自己操心自己生存的故事。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新世界观”,并不停留于构造一个理论原理的思辨要求上,而是把原理化的哲学思考转变成切入时代问题的“思想的闪电”和引导时代的愿望。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地主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历史唯物主义阐发的“新原理”,义无反顾地以参与现实生活运动为旨归。

  揭示现代社会的辩证运动

  从现实生活过程出发,人们能够感受到由“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在人的感性活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与“人本身有同样长久的历史”一点也不神秘。而且,作为人们的“共同活动方式”,虽说确有不断更新的复杂性,但毫无例外地构成了人们时时刻刻皆能体验和观察到的活生生的感性现实。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是社会存在物,人的生命表现是社会生活的表现和确证,现实中的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坚信并高扬人类活动的“社会性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所建构的又一个存在论意义上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指出:“人们丝毫没有建立一个社会的意图,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正是使社会发展起来,因为他们总是想作为孤独的人发展自身,因此他们也就只有在社会中并通过社会来获得他们自己的发展。”这表明,个人活动的社会性质,不是时有时无的偶然配置,而是与生俱来的必然性。所以,个人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只有把社会生活中的事实归结于一定的总体联系,人们才能真正认识这些个别的孤立的事实。

  从社会性质出发,马克思认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人类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尽管前一代的遗留物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中被改造加工,但新一代的生活条件也就此受到预先的规定。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人类历史发展的实体内容和深刻根源。随着《资本论》透辟论证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历史唯物主义无与伦比地洞悉现代社会的生活运动及其性质。正是这样,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在自身建构了合理自洽的阐释原则,而且启示明确了一个把握时代且能够给予实质性阐发的问题视野。

  在追求美好生活逐渐成为全球共识的时代背景下,如果说现代性迄今的发展让人们在丰裕的物质享受中遭遇“精神饥饿”的威胁,那么,除非重建精神家园,否则这种威胁就不会消失。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武装和指引正当其时。在激烈的思想碰撞和博弈中,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何以可能的真知灼见,直接有助于人们把握当今资本逻辑的存在性质及其可能走向,使得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思想标杆。生活世界变迁所激发出来的这一实情不可漠视。历史原则、现实要求、社会运动三个维度交互作用而来的优秀品格,毋庸置疑展露了历史唯物主义无可比拟的理论担当。这是我们今天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形态》不可失却的理论自觉。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