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党史在“四史”中的重要地位
2021年03月25日 09: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25日第2133期 作者:杨娜

  在2020年1月8日召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这一重要嘱托表明“四史”教育事关党的理论传承及创新。党史作为“四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百年历程,又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党史在“四史”中起到了理论立场担当、理论逻辑主线和理论价值归宿的重要作用,是“四史”的核心与关键所在。

  “四史”是一部延展的大党史

  “四史”作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统称,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开展、推广、深化历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历史学概念。虽然从形式上来看它是一个集合概念,但是从整体而言它是指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谋独立、谋幸福、谋复兴、谋大同的伟大斗争史。

  近代以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仍长期在农业社会中缓慢演进的中国逐渐与快速进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西方国家拉开差距。西方列强凭借自身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国门,强势入侵,中华民族被迅速卷入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政治上丧失主权、经济上割地赔款、军事上被动挨打、文化上自信全无。绵延发展5000多年的中国社会被按下了发展的暂停键甚至是倒带键,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为挽救民族于危亡之中,我国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从地主阶级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尝试,到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梦的破碎;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改良的努力,到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的壮举,均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与历史走向。正如毛泽东所言:“自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1921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历史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接力棒交托给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完成历史重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密切结合世情、国情、党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完善自身建设,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谱写了磅礴激昂的中国共产党历史;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继续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么建设国家而不断开展实践和努力,书写了激荡奔涌的新中国史;在追求国家富强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推动了改革开放,使改革开放成为改变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关键一招,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成就了振奋人心的改革开放史;在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从学习苏联模式,到“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追问,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思考,再到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探索出了一套全新模式,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潮流,缔造了一段既关于中国又属于世界的高亢激荡的社会主义发展史。

  由是观之,“四史”虽然是四段不同时段的历史相互包容、交错而组成的一段恢宏历史,但是,从本质上而言,它是一部延展的党史。因为不论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还是社会主义发展史其背后都有中国共产党身影,都离不开党的领导,都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分别在国家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乃至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等维度下展开的历史实践。“四史”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其核心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以广大人民为中心,追求大多数人的自由和幸福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这都与党史不谋而合。与此同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以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方向。无疑,党史是“四史”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在“四史”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理论地位。

  党史是“四史”理论立场的担当

  一般而言,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是一种事实性的客观存在。但历史又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其本身就背负着客观事实与价值判断的双重任务,前者是对历史事实客观存在的肯定,后者则是对历史事实价值与意义的判断。因此,伏尔泰就曾指出“人们对于历史不应该只是以堆积史实为能事,还应该达到一种哲学的或理论的理解”。于是,对历史的理论理解即意义判断也就构成了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历史的理论理解又取决于理论的立场,即理论为谁服务,从谁的利益出发,在根本上和总体上代表谁的利益。

  党史的人民立场即“四史”的理论立场。首先,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党而言,人民立场是其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强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把带领人民谋幸福谋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落脚点,把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全部工作的支撑点。其次,党的历史就是“人民书写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根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是党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生死相依的历史,是党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共同奋斗的历史,是党和人民群众携手共进、砥砺前行的历史。“人民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党的历史离不开人民,人民就是党史的书写者。因此,“四史”作为一部大党史,新中国的建设、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都离不开人民,都渗透着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立场。

  党史是“四史”理论逻辑的主线

  “逻辑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形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具体内容的以及对它的认识的发展规律的学说,即对世界的认识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这是列宁对理论逻辑的阐释。具体到历史的理论逻辑而言,就是指人们通过对具体的历史现象、事实的认识而获得的以形式结构反映历史规律的理论形态。“四史”的理论逻辑是历史的发展让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为完成这一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前28年的历史都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此后72年的岁月都在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重大历史使命而努力。后一阶段因主要任务的不同又可划分为不同时期的专门史。即自1949年始至今有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怎么建设国家的新中国史,自1978年至今有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改革开放以及怎么进行改革开放的改革开放史,自1956年迄今有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哪里来、怎么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它们虽然是三段不同的专门史,但从历史事实背后的结论来看,都是从不同的面向阐释了中国人民的选择,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而奋斗的历史,是党史在不同方面的具体化。换言之,“四史”在纵向上,上可追溯到500年前社会主义的发端,下可探寻至当前,它实为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成长、成熟的历史;横向上,虽然“四史”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但不变的主旨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纵横交错间的主题即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这也是党史理论逻辑的主线。

  党史是“四史”理论价值的归宿

  历史的理论价值在于发现历史规律并赋予历史以意义。换言之,无论是党史还是“四史”都不是庞杂的历史事实无意义的胡乱堆砌,它们是在党的人民立场的指引下,对党的历史以及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背后历史规律的挖掘以及意义的赋予。因此,党史作为“四史”的重要支撑,是“四史”理论价值的归宿。

  党史为“四史”提供了价值主体。虽然人是永恒的价值主体,但是,人作为价值主体并不是抽象的。在现实的维度,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往往具有层次性,它是某些个体、组织、阶级、国家、民族,也可以是全人类。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强调党的事业本质是也只能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事业,认为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正因为如此,所以无论是党史,还是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它们所折射的都是中国共产党“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党史为“四史”提供了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一定主体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基于自身的价值观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其一直坚守的价值取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为人民争得了独立和自由;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夺得了尊严和安定;实行了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为人民谋得了幸福与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赢得了自信与尊重。

  党史为“四史”提供了价值评判。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的价值标准。百年来,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目标,遵循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原则,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与人民群众一道创造了百年恢宏的党史、70余年振奋的新中国史、40多年昂扬的改革开放史。而这些历史也反映了人民群众是党的最大靠山、最重要的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