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世界中古史研究走上快车道
2019年10月28日 08:5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0月28日总第1802期 作者:陈志强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4卷本)的上古部分和中古部分 资料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世界中世纪史(目前常用“中古史”,以便与“上古史”相对应)研究大体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以来两个阶段。70年来,该学科取得长足进步和巨大发展,学术自信不断增强,学科体系逐步完善,学科专业水平持续提升。

  教研工作陆续开展

  世界中古史研究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改革开放前的30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奠基阶段。正是在这个阶段,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经历了各行各业的大发展,世界中古史学科也迎来了前无古人的进步。全国各个主要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陆续开展世界中古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为加快提升该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其中,对世界中古史学科发展最有意义的,便是在东北师范学院举办的此类速成进修班。该领域的人才队伍因此得到充实,规模不断扩大,后备人才陆续加入我国世界中古史学科发展之中。教材建设率先得到重视,从油印本到铅印本,从各自编撰到集中编撰,最终形成了改革开放前影响最大的“周吴本”《世界通史》(4卷本),其中包含了一卷世界中古史的内容。大约同时,还出现了其他版本的世界通史教材,其中大多包括世界中古史的章节。世界中古史的研究工作围绕教学需求陆续展开,研究重点大多与教学重点紧密相关。有助于研究成果推介的学术刊物先后创办,但涉及世界史的当时则非常少。

  总之,我国世界中古史学科在这一阶段主要为教学服务,科研重心围绕教学中出现的难点而进行,科研不脱离教学是当时形成的一个重要特点。受当时总形势的影响,我国世界中古史学科体系深受苏联学界的影响,从研究理论、思想观点、命题设定,到争论焦点、结论意见、成果转化等各方面,无不打上苏联学术思想的烙印。在这个阶段,虽然尚未形成独立的世界中古史学科体系,研究和教学的覆盖面还比较小,但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学科发展长足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世界中古史研究走上了快车道。在前30年学术积累的基础上,该学科发展呈现出全面爆发的态势。

  专门从事世界中古史的师资和科研人员数量稳定增加,各单位相关专业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保证了教学的需要,而且逐渐聚焦于各自的研究优长,形成不同的研究特点。以地区史和国别史为主导的世界中古史学术覆盖面越来越全面,举凡阿拉伯史、拜占庭史等以前从来没有或者很少涉猎的研究领域逐渐受到关注,欧洲中古史、英国古代史、日本古代史等更多研究方向的研究专业化水准持续提升,促进了我国世界史学科的整体发展。这就直接促进了我国世界史学科于2011年从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世界中古史学科也相应地成为学科体系中的二级学科。这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该学科发展扩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其在各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学科制度上的保障,也为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研究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环境,学科内在发展也获得了更充足的动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加强,我国世界中古史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每年都有大量外国最新研究成果被引介到国内,学者之间的专业化交流也推动了该学科研究理论和观念的更新、研究方法的调整、研究资料特别是第一手史料的补充、研究能力尤其是使用小语种能力的加强。一大批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一些研究项目进入我国最高等级的社科研究项目中,诸如经济社会史、生态环境史等新研究领域得到拓展。

  客观观察,我国世界中古史研究在这个时期仍处于奠基阶段,为未来的全面发展进行着艰苦的基础性工作。不仅专业研究人员数量偏少,培养后备人才的学位点分布不均匀,包括文字和文物在内的研究资料的积累还不完整,而且高质量的研究还很有限。

  研究力量逐步增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我国加快融入世界和世界积极认识中国的大背景下,我国世界史(也称外国史)学科呈现出飞跃式发展。作为世界史学科之中的二级学科,我国世界中古史研究取得了突出成就,首先表现在研究力量的增强上。

  根据近年来对我国世界史学科现状的总体调查来看,该学科教学科研人员数量的增加非常明显。第一,这得益于具有专业后备人才培养资质的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数量不断增加,它们在完善各自断代史课程体系中,都在增加世界中古史师资编制,有力地促进了该学科整体规模的扩大。第二,得益于我国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具有学科发展优势地位的学术单位加大了优秀留学毕业生的引进工作,几乎所有相关学术机构都有不少学有所长的留学归国人员发挥其学术专长。

  教学科研人员数量基础的扩大,促进了质量水平的提高。该学科人才队伍培养机制被整体纳入我国史学发展体制内,这也许是更值得注意的地方。换言之,世界中古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都借鉴了目前发展比较成熟的中国史学科的经验,职称晋升、成果鉴定、高端人才评审等都与其他史学研究保持相同标准。这支教学科研队伍,通过定期举行的全国会议,正在形成稳定的学术共同体。

  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世界中古史学科发展还表现在研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上。在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的背景下,该学科研究人员注意及时追踪国际学术界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并在加大翻译引进的基础上,有所取舍,吸取其中合理的成分,运用多种研究理论和方法开展研究工作。譬如,近年来引进到国内的相关学术成果,几乎囊括了全部外国经典作品和最新的优秀作品。在研究理论方面,也出现了《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马克垚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等由我国学者完成的扛鼎之作。该学科的研究在服务于教学、强化教学的同时,覆盖了世界中古史的大部分内容,特别是那些关乎该学科核心问题的课题和空白领域。

  与此同时,该学科借鉴我国中国史研究的成熟经验,研究专业化水准得到了实质性提高。比如在第一手材料的调研和使用方面,研究人员不满足于对古代档案等原始文献的解读,而是强调“穷尽”和合理使用全部史料,也不满足于仅利用文献资料,而是运用包括文献和文物等多种形态的资料。近年来问世的许多成果,都能够在充分把握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原创性的学术观点,而不满足于照搬国际最新学术观点。一些成果还能够在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哲学思考,在重要的学术理论上有所创新。正是由于我国世界中古史研究专业化的稳步推进,一些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学术同行的高度关注。

  学科体系逐步建立

  我国世界中古史研究的长足发展也表现在中国学者的独立思维和努力创新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逐步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上正在形成中国话语。

  客观观察,该学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具有弯道超车的后发优势。与国际同行长期的研究史和国内其他历史学领域更为长远的发展史相比,我国的世界中古史研究还处于奠基阶段。但是,这个新兴学科的中国学者并不妄自菲薄,在承认不足和差距的同时,一直不懈地努力,奋起直追,通过扎扎实实的研究和高质量的成果,努力发出“中国声音”,积极主动地对接国际学术发展。

  目前,我国世界史学科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学术对话水准不断提高。正是在多种学术理论、方法和观点的交流中,多样性思维越来越发挥其特有的优势。我国世界中古史学者从一开始,便思考如何突出中国研究的独特视野和理论观照、如何形成研究特色等问题,在摆脱外国学术话语主导性影响的同时,努力对世界中古史作出中国学者的解读。近年来,该学科研究领域中出现的全球史、经济社会史、生态环境史等研究方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这样的努力,不仅受到我国研究者的关注,也为国际同行所支持,因为他们希望在对世界中古史的研究中,听到更多中国学者的声音,了解更多“东方智慧”。毫无疑问,具有中国学术价值取向的学术观点,对该学科的世界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我国世界中古史研究7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需避讳的是,该学科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存在的问题尚需积极解决,研究队伍有待扩大,研究水平还需要提高,基础建设也有待加强。随着我国日益崛起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落实,世界中古史的发展空间将愈发扩展。我们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强化研究的专业化标准,突出研究的中国特色,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