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绿色合作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2022年12月06日 09: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2月6日第2545期 作者:陈思杨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将加快建设资源友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任务。与此同时,欧盟不仅关注气候治理、绿色发展、碳中和目标,而且将“绿色复苏”作为其经济转型的核心战略,并致力于推进欧洲乃至全球的绿色进程。在时代之变的背景下,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环境、能源问题与安全、发展问题交织。中国和欧盟作为国际上的重要力量,对引领全球气候、能源和绿色合作负有责任。中欧高质量的绿色合作,既是全球经济平稳发展的支撑性力量,也为双方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并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助力。

  欧盟坚持绿色发展的驱动力 

  近年来,“绿色”已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内容。欧盟在绿色发展领域起步较早,扮演了示范性和引导性的角色。并且,气候环境的持续恶化和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为欧盟绿色经济和技术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第一,绿色创新研发投入巨大,科技水平全球领先。欧盟及其成员国在绿色创新的研发投入和绿色产业的科技研发上起步较早,投入较多,水平较高。在欧盟2021—2027年长期预算框架中,自然资源和环境领域投入3564亿欧元,并要求七年预算框架和下一代欧盟复苏基金(共计1.8万亿欧元)的总额中至少有30%的资金用于气候相关项目。同时,欧盟在绿色创新技术领域的科技论文数量和专利数量均位列世界第一,新能源、可持续农业、氢能源、核聚变等低碳技术的创新全球领先。在技术先发优势的支持下,欧盟绿色市场规模约占世界绿色市场的1/2,在全球绿色经济的角逐中已赢得先机。

  第二,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低碳转型迫在眉睫。2022年,欧洲接连遭遇极端高温、干旱、森林火灾等灾害。500年不遇的干旱导致的降水量骤减,不仅重创欧洲农业,如玉米产量比前五年的平均水平低了16%,大豆和向日葵分别下降15%和12%,也使部分国家无法为水力发电厂供电或冷却核电站。欧盟不得不加快低碳转型的步伐。欧盟委员会不仅出台了《欧洲绿色新政》,希望能够在2050年前实现欧洲地区的“碳中和”,并计划未来10年在“可持续欧洲投资计划”框架下投入1.1万亿美元用于气候改善。而随着极端天气的频现,欧盟会继续加大转型力度。

  第三,能源形势复杂严峻,绿色更替大势所趋。2022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可再生能源:欧盟实现经济、安全和可持续能源供应的联合行动》,提出推广太阳能、风能和热泵等措施,到2025年欧盟的光伏和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要增加一倍,未来五年内安装1000万台热泵;实现工业脱碳,设立创新基金,以支持向电气化和氢能转型的目标;加快氢能部署,到2030年要拥有2060万吨可再生氢;增加生物甲烷产量,到2030年,生物甲烷年产量达到350亿立方米。2022年6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22年战略预见报告:新地缘政治环境中的绿色化和数字化双转型》中也强调从化石燃料向绿色能源转型的紧迫性。可以想见,绿色转型将成为未来10—15年欧盟经济领域的重要内容。

  中欧绿色合作前期基础坚实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壮大,中欧在绿色经济领域已从援助和借鉴关系,逐渐转变为合作关系。双方在绿色合作领域拥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为未来开展有益合作埋下了种子。

  第一,中欧绿色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中欧有许多共同愿景,在政策方面表现出一致性。中国的绿色发展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朝碳达峰和碳中和努力。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开始,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到2021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再到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无不体现出中国对“绿色发展”这一理念的重视与一以贯之的要求。而欧盟也非常重视绿色转型,致力于达成碳中和目标,先后发布《欧洲绿色新政》《欧盟可再生能源:欧盟实现经济、安全和可持续能源供应的联合行动》等战略文件,提出2030年前让净排放相较1990年水平降低至少55%的目标。中欧都在认真实践绿色理念,并展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第二,高层对话成果引领绿色合作逐步深化。中国同欧盟和主要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在各种公开场合就绿色合作议题展开对话。2020年9月,中欧领导人决定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4月,中法德领导人在视频峰会上一致认为,中欧要加强气候政策对话和绿色发展领域合作,将应对气候变化打造成中欧合作的重要支柱。中欧环境与气候高层对话已连续进行3年,强调中欧要继续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合作,为双方深化相关领域合作指明了方向。

  第三,差异化优势激发绿色合作动能。中欧在绿色产业上各具优势,且具有高度互补性特征。科技研发是欧盟的强项,其与环保相关的专利技术在全球排名第一,而中国具备更为完善的规模化生产技术与经验,这为中欧绿色协同奠定了现实基础。此外,数字化领域是中国的强项,中国的5G和人工智能领域具有显著优势,而数字化与绿色化是解决气候问题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中欧差异化的优势,为双方的合作带来了无限潜力。

  中欧绿色合作优化方向 

  生态问题是全球性议题,作为开放性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中欧应发挥绿色合作基础良好、潜力巨大的优势,在以下方面优化合作。

  第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欧洲绿色新政》的战略互动。中欧双方拥有高度契合的绿色理念,都在为碳中和作出努力。一方面,中国可以加强理念阐释和传播能力,让欧盟更加理解中国绿色转型的信念与决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展开战略互动,继续发挥好多边机制的作用。比如,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主动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积极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并提出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等举动,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并为中欧合作提供战略保障和机遇。

  第二,强化绿色领域研发合作,加快绿色技术应用推广。欧盟在绿色科技和研发领域具有领先地位,中国可以利用双方绿色产业的强互补性实现“取长补短”的双赢目的。中国可以制定倾斜性政策,鼓励双方绿色研发领域的合作,加大推广绿色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加速污染性产业的淘汰与产业绿色化更新。同时,创新研发离不开专业化人才培养。中国应加大对绿色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高校探索设立一批“绿色+专业”的交叉学科,并积极实现与欧洲高校相关专业的交流往来。

  第三,提升绿色合作伙伴关系韧性。2019年,欧盟发布的《欧中战略展望》将中国定位为“目标一致时的合作伙伴”“在技术领导力方面的经济竞争者”和“推广其他治理模式选项的制度性对手”,中欧合作一直有其复杂性。中欧关系的稳定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欧盟在《2022年战略预见报告:新地缘政治环境中的绿色化和数字化双转型》中提出,要加强绿色与数字外交,与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制定积极的研究与创新议程。气候变化议题是全球性的议题,提升绿色合作关系的韧性和实效性,可以助力中欧务实合作。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绿色发展始终是世界各国的应担之任与应尽之责。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高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体对世界的承诺。欧盟在绿色发展上拥有公认的领先地位,中欧在绿色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绿色合作上具有互补性,是十分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中欧绿色合作,可以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