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语言学三维互动的交叉学科,由心理学家、神经生理学家鲁利亚(Alexander Romanovich Luria)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主要研究大脑语言活动的机制、言语生成神经机制与脑部病变、损伤对言语产生的影响等核心课题。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力图解决语音障碍诊断及其矫正的问题,具有强大的阐释力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探索独特的理论范式
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研究先驱首推维果茨基(Lev Semyonovich Vygotsky)。他认为语言应以高级心理功能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为基础,主张人的意识具有系统性,提出探讨语言文化语义结构存在必要性。伯恩斯坦(Nikolai Aleksandrovich Bernstein)的生理活动理论也是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的重要源泉。他的著作为后来学者提供了运动失语不同形式组构的方案。此外,神经心理语言学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鲁利亚的研究。他将语言障碍系统分析与语言学、心理学理论结合起来。这三位学者奠定了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基底。
正因为有良好的研究基础,俄罗斯涌现了大量神经心理语言学研究者。俄罗斯各大高校、研究机构有不少学者对神经心理语言学关注颇多。全俄共有四个高级实验室从事神经心理语言学研究,分别是高等经济大学语言学院脑语言和脑中心、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自由艺术与科学院认知研究实验室、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心理学系行为神经动力学实验室和莫斯科国立大学语言认知研究中心。四大中心研究视角多样,成果丰硕。
综观整个学科体系,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对语音问题尤为关注,其中一个重点是失语症,集中探讨了由原发性缺陷和后发性缺陷影响造成的失语问题。其研究有利于了解大脑功能重排引起的继发性疾病发病机制,有助于补偿言语功能受损,助力恢复语言功能。同时,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还重点关注神经、心理和语言的融合工作问题,包括神经语言的主要问题、语言信息处理神经机制、人脑语言信息处理过程的时间表征、语言习得、言语病理学、神经心理语言研究方法论、言语生成与理解等重要课题。
神经心理语言学作为心理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沿用了其传统的实验方法,立足实证研究挖掘语言的认知机制。目前,心理语言理论和神经语言理论交叉重叠,两个科学领域研究人员也积极合作。甚至可以说,神经心理语言学许多研究都是基于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进行的。当然,学科内部研究视角也有不同,侧重语言学的研究者基于语言结构和语言信息组织的理论展开研究,侧重心理学的学者主要利用各种模型和算法来处理大脑中的语言信息。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家整合了上述视角,聚焦分析大脑活动,关注人脑的生物结构(神经种群和神经网络),最终实现了对心理语言的处理和计算,提出了语言结构组织的理论,立足神经结构、操作机制来探讨语言问题。
探讨脑部神经工作机制
脑活动的神经生理机制是人言语思维过程的基础,其运行方式可直接揭示人的感知器官运行和所处外部环境的状态,并通过整合以控制人的各种动态感觉。人的神经信息系统非常复杂,由不同“组块”构成。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单元是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细胞形成了大脑的灰质,在其形成途径和神经运动过程中则会产生白质。刺激对神经末梢的作用被神经元转化为“电突触”过程。这是感官将外部事物映射到生物神经系统信号的一般规则。外部和内心世界的互动以电化学过程的语言“书写”形式体现。这些过程可反映脑中不同水平的活动,如单个神经细胞、某些大脑结构、单个离子通道(神经元膜的微孔)的动态活动等。神经系统根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适应身体活动。
人的心理是脑活动的产物。脑细胞的联合活动成为高级心理功能的生理基础,这里的高级心理功能包括意识。语音功能是人类大脑活动的特有机制和特殊活动。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热衷于对人脑运行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了脑功能的不对称性和交际能力、电痉挛疗法过程中的脑功能不对称、左右脑信息处理策略、左右半球语法、言语思维、大脑语音生成模型和语义感知、脑和个体语言发育、个体发育脑半球功能的横向化、言语演变前词汇阶段和大脑发育、脑和小学生言语习得、脑功能非对称性与个性等大脑机制问题。
开展跨学科语言研究
俄罗斯的神经心理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与神经心理学的发展有关的同时,也与语言学的发展(尤其是苏俄言语活动论)密不可分。从语言学现象中挖掘研究对象是俄罗斯神经心理语言学的一大特色,主要有以下三种视角。1.语音学视角。主要探讨语音的声音机制和结构,关注大脑如何从声音信号流中提取语音、大脑如何将语音与背景噪声分离等问题。综合来看,就是特定语言的语音系统如何在大脑中表达的问题。2.形态学(在俄语中也称词法学)和词汇学视角。主要探讨心理词典中词汇组织和存储机制问题,大脑中词汇存储方式和心理词典获取方式成为其热衷的方向。3.句法学视角。关注母语、双语乃至多语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从语言单位语义入手探讨言语的神经机制,即在人脑中如何将词组合为短语和句子、如何在句子的感知中使用结构和语义信息等问题。当然,目前仍有很多待解的难题困扰着俄罗斯学界,如大脑中处理语言信息的区域、语言信息的处理如何随时间变化、大脑结构、语言习得和教学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是俄罗斯学者一直在努力攻克的课题。
在现代俄罗斯学界,神经心理语言学的优良传统由莫斯科学派和圣彼得堡学派继承和发展。莫斯科神经心理语言学派由阿胡金娜(Tatiana Vasilievna Akhutina)领军。他们对大脑右半球的言语活动研究不多,重点探讨言语生成机制和句法层级的问题,挖掘语言、逻辑与思维间的关系。该派集中探讨了思维与词互动的深层结构,关注计算机文本信息处理与言语功能模式化等问题。圣彼得堡学派以切尔尼科夫斯卡娅(Tatiana Vladimirovna Chernigovskaya)为代表,侧重于解决不同语言机制在大脑左右半球中的分布问题,研究语言声音感知、词汇组成、句子结构感知理解、语篇感知理解。他们的研究领域更加宽泛,主要涉及词汇、句子生成过程中的大脑半球组织特点,对言语中隐喻、意象、格式塔、语调、韵律和节奏感知等问题有独特看法,探讨了大脑半球在感知语音时的运行机制和特点。此外,切尔尼科夫斯卡娅及其门徒还关注视觉形象感知、理解、味道体验及其言语化表达等问题,对个体脑半球类型和认知风格问题也有涉猎,在三语及双语问题、语言习得等领域成果颇丰。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一带一路’框架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探究”(GJD1319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俄语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