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特”在哪里
2023年12月15日 10: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15日第2795期 作者:刘萌

  在今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并精辟论述了教育家精神,指出“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那么,这种“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之“特”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特有的定位: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不仅体现了教育家精神的国家归属,而且体现出教育家精神的国家特点,即“中国特色”。可以说,这就是教育家精神的特有定位。这种“中国特色”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特别是中华文明中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它形成于我们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了教育家精神,而教育家精神也深深地打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印记。

  教育家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流的文明,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孕育形成了崇教尚育、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教育活动起源于帝尧“其仁如天”、帝舜“能和以孝”和夏禹治水“过家门而不入”的言传身教,而中国尊师重道的传统早在《礼记·学记》中就有明确的表述,即“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孟子的“师者,父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来源。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到,东汉陈蕃为读书人树立了“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榜样。唐朝韩愈的《师说》强调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职责。这些都是中国崇教尚育、尊师重道传统的体现。正是这一优秀传统构成了中国教育家精神特有的文化基因。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高度重视人民教育事业,特别是重视对人民教师的培养。毛泽东将包括教师在内的知识分子看作“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提出要造就一大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讲政治的“人民教育家和教师”。邓小平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工作者是崇高的革命的劳动者”。江泽民指出,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胡锦涛进一步指出,强国必先强教,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我国教育事业做了全面系统的深刻阐述,特别是聚焦教师培养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比如要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更是明确提出和深刻论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总之,中华民族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闪耀着新时代光芒的教育家精神,具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中国特色。

  特有的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崇高使命,也是我国教育家精神的特有使命。“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着眼于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教师承担着“教学生革命”“教民众革命”“培养无产阶级新人”的使命,被称为“革命教师”。毛泽东在为陕北公学的题词中提出,“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时任校长成仿吾明确提出,陕北公学设立的目的就是吸收青年,“使他们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伟大力量,加强整个民族抗战的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教师的使命从普及革命斗争知识、谋求祖国独立解放,转变为“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广大教育工作者把培养“人人能生产、人人能学习,既是劳动者又是知识分子的新人”作为使命,致力于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扫清文化障碍,为党和国家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教师在育人中的作用。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今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中再次重申,全国广大教师坚持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广大教师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自觉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

  特有的标准:“经师”和“人师”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这一精辟论述明确了教育家的标准,对于我们全面把握教育家精神具有指导意义。

  “经师”和“人师”相统一是教育家精神特有的标准。“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同时具备“经师”和“人师”特质的为师者往往更是凤毛麟角。但对于人民教师来说,特别是对于新时代人民教师的使命担当来说,必须具有这样的高标准。也正因如此,“教育家精神”不是一种普通的精神,而是像“劳模精神”一样,是一种具有突出先进性的精神。在教育事业中涌现出的“人民教育家”“时代楷模”“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最美教师”等优秀教师代表,都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科学概括了教育家精神的思想内涵,其中每一个方面都体现着教育家的先进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的首要标准,是对教育家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追求提出的标准和要求;“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的道德标准,是对教育家的道德品格和个人品质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对教育家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对教育家的治学态度和职业追求提出的标准和要求;“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对教育家的理想人格和职业情怀提出的标准和要求;“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对教育家的思想境界和宽广视野提出的标准和要求。这六个方面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广大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了科学指导。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新时代新征程,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新境界,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提出,既充分肯定了广大教师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的重要贡献,也为广大教师树立了人格榜样,提供了价值遵循。广大教师要以教育家为榜样,以教育家精神为追求,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