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意蕴
2023年08月03日 11: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3日第2705期 作者:周川 刘长伟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高等教育现代化问题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恒提恒新的宏大主题,众多学者从历史、理论、政策和规划等各个角度,对这个宏大主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设想、新对策,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取向、国际惯例和国别经验奠定了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五大基本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大特征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为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以及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指南,也为我们谋划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指明了思路和方法。因此,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也是谋划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新起点。在这个新的起点上,探索和谋划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需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理论指导,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方略下,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实际及其现实问题,以更高远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更系统的观点,以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为原则进行研究和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及其发展战略的新起点具有如下时代意蕴。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相统一的现代化。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高等教育的“在学总规模”2021年已经达到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7.8%,规模已居世界第一。这既可以看作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巨大成就、一个重要指标,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挑战。因为数量规模在短短二十多年内的超常规、跨越式、“激进式”增长,势必形成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某种威胁,从而产生有关质量的种种隐患。因此,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起点上,需要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和内涵的发展,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术成果的质量和社会服务的质量;特别是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没有数量的质量,固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缺少质量保障的数量增长,同样也会带来很多副作用,这些副作用不仅会影响到高等教育自身,甚至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协调性。

  第二,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赓续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传统、继往开来的现代化。中国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近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始于19世纪中后叶,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先驱者们本着“中体西用”的宗旨,进行高等教育近代化的艰难探索,也曾提出“大学教育现代化”之类的命题,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那些探索都难以实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确立,高等教育开始迈上现代化建设之路,既积累了丰富经验,也留下了不少深刻的教训。如今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总方略之下探索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需要我们理性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鉴往知来,因为只有看清我们从何而来,才能认准我们将往何去。

  第三,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屹立于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之林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要求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大地,形成自主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体系,坚持以我为主,坚持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彰显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特色。从我国70多年的发展历程看,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发展着,始终是世界高等教育之林中特色鲜明的庞大体系。在新的起点上,我们一方面要继续走好自己的路,保持好中国特色,为世界高等教育提供中国经验,同时也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兼收并蓄世界高等教育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为我所用,并且以此来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第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也是国之大器,在国家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不少国家甚至把高等教育视作综合国力竞争的“秘密武器”,它的现代化程度最终要以它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实际所起到的作用来判断。党的二十大报告专章阐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中国高等教育不仅要做大,更要做强;不仅要坚强支撑,还要努力引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高等教育内在的动能和创新力,不负高等教育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特殊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而为了实现高等教育从大到强,使其功能和价值最大化,则需要各种外部资源和必要条件来保障。

  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近40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多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1985年开启第一轮改革,1993年开启第二轮改革,2010年开启第三轮改革,至今仍然在路上。多轮的管理体制改革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仍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颁布,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愿景和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并且要求“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因此可以认为,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治理的共治、法治、善治,既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也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和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