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意义
2022年12月16日 08: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2月16日第2553期 作者:赵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从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来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本质要求,是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途径,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深刻认识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大意义,对于整体性推进实施“三大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维度来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本质要求。科技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从需求侧看,科技进步靠人才;从供给侧看,人才培养靠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归根结底就是要关注人的问题,就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具有政治、文化、经济等多种属性,一个国家的教育必然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以满足本国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宗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必须坚守人民立场办教育,根本上来讲就是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立足中国大地,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本土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着眼本国基本国情和人民生活实际,传承红色基因、守护中华根脉,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培养造就一大批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优秀人才。坚守人民立场办教育,就是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新征程上,只有依靠我们自身教育体系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推动各类人才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
  从“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视角来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途径。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重要战略资源,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人才强国战略,是一个国家依靠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国家强盛目标的战略选择和路径安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对人才数量、质量、结构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想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断加强“引才”“育才”力度。相对于人才引进能力,国家的人才培育能力更为重要、更为关键,属于国家核心能力的范畴。只有依靠自己培养人才,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增强内生动力,才能实现人才供给自主可控,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当前,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的历史关键期,新时代的人才强国要更加突出世界一流人才及人才梯队的集聚度,更加强调世界级引领型、战略型、旗帜型人才的占有量和集中度,需要在顶尖人才和高水平人才质量、数量上位居全球前列。如何实现从人口大国到人才大国再到人才强国的转变,能否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国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课题。新征程上,唯有高度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才能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
  从“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视角来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自主创新,通过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并以此加快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方式,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根本上要靠人才引领驱动。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复杂演变,国家科技要实现“自立自强”,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拥有相对安全的本土化、现代化产业链,通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自主可控水平,增强自身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这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的关键和支柱。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倚重力量,离开人才创造力的释放,创新驱动则无从谈起。因此,从本质上讲,创新驱动就是人才驱动,自主创新就要靠自主培养的人才来引领驱动。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自主培养理念,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才能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着重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大力培育和弘扬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断厚植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强保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系万威教育创新发展研究基金项目“中外比较视野下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经验借鉴与实践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