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世界大国?世界大国不仅有广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富裕的经济和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还具有科学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能力和成果,这些恰是人类文明发展程度的最重要体现。多种因素叠加造就世界大国。世界大国为何能够崛起?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二战后的美国都曾先后凭借其先进的文化和科技创造以及制度优势称霸世界。英国和美国的发展道路充分说明,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制度创新是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根本动因。崛起意味着综合国力变得强大,而这离不开提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大学。一百多年前,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中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所现代意义的大学——京师大学堂,其目的是通过培养人才,最终实现民族自强。可见,自近代中国之始,大学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如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在中国崛起征程上,同样需要大学肩负历史使命与担当。纵观整个高等院校史,大学在探索新知识方面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在服务先进文明社会众多领域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代表中国高等教育最高质量的大学理所应当地要在中国崛起的重要历史关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调整。
第一,大学推进科技创新——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所需硬实力。英美等西方国家崛起无一例外首先靠的是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等可以量化的有形力量。英国崛起之时,先进的科技起了重要作用。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洛克认为,当时的英国,作为教育主体组织的学校,成分复杂,学生教养不高。正因如此,他认为英国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国,首先必须大力进行教育改造,于是就有了现代大学雏形的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如今中国崛起需要先进的科技来构建新发展格局,同样要自大学始。因为当高等教育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相结合时,就可以激发经济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就需要大学在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快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切实肩负起历史责任;在空天科技、深地深海、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等前沿领域,更好地发挥基础研究顶梁柱和应用研究主力军的作用。
第二,大学引领文化传承创新——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所需软实力。国家崛起仅仅靠经济、军事的强大是不够的。美国称霸世界长达一个世纪,可以说除了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文化软实力体现在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组织的程度等方面。衡量软实力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在于能否提供新知识和新思想,并在其影响下创造新的文化。五四运动的策源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的诞生地北京大学之所以能够奠定其在大学的领先地位,原因之一就是其在当时它为不知向何处去的中国及时提供了新知识、新思想,使中国有了一种科学的、可行的、全新的选择,从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国踏上了崛起之路。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所以,大学要确立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提供这个时代所需要甚至引领这个时代的新知识、新思想并创造新的文化。这样的软实力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会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影响。
第三,大学培养高端人才——为中国和平崛起开发所需高质量人力资源。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归根结底都要通过人力资源来实现。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西南联大,虽然条件艰苦,仅存在8年零11个月,但是却从这里先后走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专家、171位院士,许多学子成为国之栋梁,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人才基础。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使命的大学对人发展的关爱和对人成长的促进负有特别的责任担当,是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和基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高端人才是当代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为助力中国崛起,大学应该培养能够促进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提升的人才。中国的崛起需要大学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思想和追求的政府官员、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和社会工作人员。今天培养的人才能够在二三十年后引领世界,应是大学孜孜以求的目标。只有培养出引领世界的人才的大学才是真正的一流大学。
第四,发扬大学精神,助力中国和平崛起。中国自古以来就认为天下和合,共为一家。所以,中国绝不会像西方那样失去理性与德性地靠掠夺崛起,而是要理性地和平崛起。这与大学追求完美理性的知识活动本质一致,理性的魅力在于节制与担当。大国和平崛起的理性在于对世界资源的节制,对人类命运的担当,具有守卫人类自由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伦理价值。理性和德性既是中国和平崛起的伦理价值,也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内容,同时还是大学精神应当坚守的底线特征。大学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机构,同时也是产出高深知识的场所。大学要在理性精神和德性追求的前提下,产生新思想,包容新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社会现实而追求理想。国家重大战略调整是驱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重要动力,也是确定高等教育目标任务和策略路径的主要依据。教育渗透至崛起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成为一个国家和平崛起的基础和保证。总之,大学应时代之需、国家之需、民族之需,就要解答好创新和人才两个问题,如此才能在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上贡献应有的力量。这就需要发扬包括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在内的“大学精神”。而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发展高等教育并使其成为和平崛起的高效动力支持。归根结底一句话,那就是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世界上许多知名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的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中国的大学也概莫能外。中国和平崛起需要世界一流大学的助力,同样也会推动中国大学走向新的高度、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