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2022年07月08日 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8日第2444期 作者:周江林

  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番重要论述,不仅从战略高度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蕴含着深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领会、完整理解、准确把握上述认识逻辑及其关系,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的思想前提,是将其内化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强大动力的根本保障。

  理论逻辑: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辩证关系的时代阐述

  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世界重要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两个概念放在同一时空并列提出。这是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协同思维的充分体现,更是对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辩证关系的最新时代阐述。

  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两者关系的内核是人与科技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科技的创造者、运用者和成果享受者,同时科技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延伸,为人类实现全面发展提供更有效的工具。两者不是割裂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偏重任何一方都会陷入封闭、孤立的发展困境。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曾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人才为本,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出成果和出人才并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历史实践也提供了充分的证据。16世纪以来,全球先后出现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五个世界公认的科学中心。这五个科学中心的形成,背后是一大批在科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在一定意义而言,全球科学中心也就是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的战略关系将会变得更加紧密。

  人才发展与科技创新是共融互生的战略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强调了发展、创新和人才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即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今世界,围绕科技制高点和高端人才的竞争空前激烈。实现我们既定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而人才又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因此,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彼此从属的关系,虽然由于人才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等内在属性,人才中心的战略地位在现阶段表现得更突出,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两者平等互嵌、共融互生的联盟关系。

  历史逻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执着追求

  无论是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抑或是创新高地,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阶段性目标和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既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尊重,也彰显了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初心的代际传承。

  中华民族素来就有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历史传统。我国古代虽然没有类似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提法,但对人才和科技在治国理政、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有着独到的理解,并逐步发展形成了科技强则国强、人才兴则国兴的内在规律和优良传统。事实上,一直到明代,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管是在天文历法、远洋航海技术还是农学医药等领域,都能找到中国智慧的印迹。时至今日,我国在量子信息、超级计算等领域依然保持领跑优势,为世界科技发展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科技的强大源于中华民族尊重人才的悠久传统,这也是强国建设的独特优势。有关这方面的记叙,浩如瀚海的历史文献均有所描述。如《吕氏春秋·不苟论》记载:“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得地千里,不若得一圣人。”《诗经·大雅·文王》也高度评价周朝对人才的尊崇:“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与中国共产党善于团结人才、成就人才的传统一脉相承,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也高度重视科技与人才辩证互动的实践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着手制订第一个全国性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并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既定战略,“使我国建设中许多复杂的科学和技术问题能够逐步地依靠自己的力量加以解决”。围绕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党又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方式汇聚了一批批优秀的科技人才。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极大地释放了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奠定了我国科技发展的人才基础。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确立了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立足2035年和2050年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同步推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迈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新篇章。

  实践逻辑: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壮丽事业的谋篇布局

  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最新发展动态,它是一项复杂的战略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必须要有一个厚积薄发、渐进式的发展过程,还需要满足一定的基础条件和适宜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撑。当前,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现阶段着力推进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可谓万事俱备、水到渠成,也有着较强的实践逻辑。

  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和精心打造,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积蓄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从2010年到2019年短短的十年时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净增长1亿人,基本实现了人口大国到人才资源大国的华丽转型,各类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8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研发经费投入居世界第二,化学、材料、工程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进入世界前列,此外,还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支规模上领先全球、质量上具备比较优势的人才队伍,人才工作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类历史实践表明,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以此规律来审视,我国已经迎来了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稍纵即逝的窗口期和千载难逢的机遇期。

  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事业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提供了强劲需求。现代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也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以往任何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事业。这个最壮丽的事业激发了对人才和科技的多重需求,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都需要科技与人才提供有力的双重支撑。目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为此,我们又着手深化人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出到2035年,要在诸多领域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的既定目标。宏伟的蓝图令人兴奋,催人奋进。壮丽的事业为科技和人才发展提供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也成为直接驱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现实动力。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无疑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可操作性和可预见性,这要归因于它本质上有着科学严谨、有机自洽的逻辑方式。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理论逻辑、历史逻辑都来源于实践逻辑,而实践逻辑又是印证和检验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唯一标准。这三重逻辑从不同维度诠释和构建了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理论体系、历史场域和实践进路,赋予了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无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